|
| 语言艺术___散文
| | | 散文
散文也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散文的含义和范围随着文学形态的发展演变,在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内容。我国古代的散文范围很广泛,主要是指一种与韵文、骈文相对立的文体,包括经、史、传等各种散体文章。随着文学的发展,散文后来被专门用作泛指诗以外的一切文学体裁,包括杂文、传记、小说等都被容纳在里面。近现代的散文,则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专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相并列一种文学体裁,这是“五四”以后盛行的现代散文的含义。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样式,能够迅速地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选材范围广泛,表现手法多样,结构自由多样,以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特长来集中而凝练地体现主题思想。
散文的种类丰富多样,一般将其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三大类。
抒情散文,注重在叙事写人时表现作者主观的感受与情绪,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抒发作者微妙复杂的独特情感,将浓郁的思想感情融汇在动人的生活画面之中。冰心于1923年赴美留学期间创作的散文《往事》,通过作者在三个晚上观赏月光的不同感受,抒发了自己身处异邦的思乡之情,本想在美丽的月光下摆脱乡愁,谁料想望月患归,陷入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情绪,在远隔重洋的情况下处于无可奈何的境地,因而作品中主人公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的交融也别具一格,可以说是乐景生哀,哀景生乐,抒写了作者这种独特的情绪感受。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虽然也是通过对月夜的描写来抒发感情,但又俨然是另一种艺术风格。朱自清这篇散文在结构上采用了移步换景、情随景生的方法,从小路到荷塘,到伫立环顾,再到凝神遐思,逐步展开作者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将静谧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清香的荷花,潺潺的流水,写得那么意境清幽,淡远恬静,与高洁的志趣相协调,抒发了作者摆脱束缚追求美好理想的情怀。
叙事散文,包括报告文学、特写、速写、传记文学、游记等,侧重在叙述人物、景物或事件,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并且将作者的主观情感蕴藏在对于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之中。
议论散文,主要是指杂文,将政论性和文学性结合在一起,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以及比喻、反语等手法,乃至幽默、讽刺等作为锐利的武器,通过精辟深刻的说理和妙趣横生的议论,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学样式,具有以理服人的理论说服力和以情感人的艺术感染力。作为议论性散文的杂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鲁迅的杂文更具有鲜明的政论性和强烈的战斗性,以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成为现代杂文的典范。
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自由灵活,表现在题材的广泛性,手法的多样性和风格的多样化。从散文的选材来看,它几乎是无所不包,完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代历史,当代现实都可以作为题材。从散文的手法来看,虽然抒情、叙事和议论都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不过在每篇作品里各有侧重。事实上,抒情散文离不开叙述和议论,叙事散文也需要夹叙夹议,议论散文更要依靠叙述和抒情来增加文学色彩。从散文的风格来看,更是百花齐放、丰富多采。韩愈的文章雄奇豪放,柳宗元的风格清峻奇崛,失自清的散文清新优美,鲁迅的杂文尤如匕首和投枪一样富于战斗性。正是由于散文的灵活性、自由性和风格多样性,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虽然取材于同一时间和地点,却都成为二三十年代传诵一时的散文名篇。
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顾名思义,散文由于其自由灵活的特点,在结构形式上显得比较“散”, 事实上,优秀的散文总是“形散而神不散”,具有深刻的意蕴和凝炼的主题。不论记人、叙事、说理、抒情,散文都要借生活中的事件与人物,抒发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这种蕴藏在作品之中的深刻思想意蕴,就是散文的“神”。朱自清的早期散文《背影》,乍看似乎只是随意倾吐家常琐事,记叙多年前父亲在浦口车站送他乘火车北上念书的情景,通过见到父亲的两次背景和自己的三次流泪,抒发了真挚的父子之情。作品描写的是平平常常的生活小事,但仔细回味分析,读者不难从中发现浓郁的情感和深沉的寓意,因而这篇作品成为以至情传世的散文名篇。实际上,散文的特点就在于以自由灵活的形式,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审美特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