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山林子先生《新编道德经》2019年出版发行!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山林子先生最新创作的自然道德智慧教育诗集《道德智慧教育书》已与读者见面!山林子先生最新修订增补《新编三字经 新编弟子规》英文版在海外出版发行! 山林子天地人自然智慧系列译著丛书之三《慧商》英文版在海外出版发行!山林子先生2019年推出自然道德智慧诗新作《雷锋赞歌唱不完》!祝贺山林子自然道德智慧教育网开播!自然道德智慧教育就是力量,时代呼唤自然道德智慧教育!山林子先生创作自然道德智慧教育诗《自然道德智慧教育四句铭》! 道德智慧就是力量,时代呼唤道德智慧教育。祝贺山林子先生修订增补《新编弟子规》。祝贺山林子先生修订增补《新编三字经》。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山林子先生创作的三部自然智慧诗集《国魂颂》、《雷锋精神颂》、《慧商》已与读者见面。这是山林子先生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新年礼物。慧商就是力量,人类呼唤自然智慧慧商教育!在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2周年之际,山林子先生在继自然智慧诗《时代呼唤雷锋精神》、《时代呼唤好人精神》、《你是谁》、《雷锋告诉我》和《永恒燃烧的正能量》发表之后,于2015年3月1日,又推出新作《雷锋是什么》。为配合当前在全党深入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纪念焦裕禄同志逝世50周年之际,山林子先生创作的自然智慧长诗《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由北京华夏出版社于2014年5月在京出版发行。为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在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五十一周年之际,山林子先生在继自然智慧诗《时代呼唤雷锋精神》、《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时代呼唤好人精神》、《你是谁》、《雷锋告诉我》发表之后,于2014年3月1日,又隆重推出新作《永恒燃烧的正能量》。山林子先生2013年3月1日推出新作自然智慧诗《雷锋告诉我》.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时代主旋律,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升人们的整体心身素质,建设同富裕、同幸福、同祥和的天地人间共同的美好理想、美丽家园。在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之际,山林子先生在继自然智慧诗《时代呼唤雷锋精神》、《时代呼唤好人精神》和《你是谁》发表之后,于2013年3月1日,又推出新作《雷锋告诉我》。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人们的整体心身素质,在纪念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之际,山林子先生在继自然智慧诗《时代呼唤雷锋精神》和《时代呼唤好人精神》发表之后,于2012年3月1日,又推出新作自然智慧诗致传承雷锋精神的人——《你是谁》。山林子先生于2011年3月1日推出新作自然智慧诗《时代呼唤好人精神》,献给传承雷锋精神的人们。做好人,做真正的人!山林子先生于2010年5月14日首次提出为人之道六种精神!2010年5月14日,在纪念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同志逝世46周年之际,山林子先生编著的《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在北京出版发行!2010年4月23日,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由中国世图音像电子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大型系列丛书《智慧海》第一辑(12本)及音像制品,在北京出版发行。并在成都第二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与广大读者见面,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为此也在烟台举行了首届大学生读书节暨《时代呼唤雷锋精神》《智慧海》走进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启动仪式。在2010年3月5日雷锋日到来之际,山林子先生编著的《时代呼唤雷锋精神》一书走进上海启动仪式,雷锋战友乔安山、原雷锋班第22人任班长吴锡有,参加了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局举办的140所学校参加的启动仪式。在2010年3月5日雷锋日到来之际,山林子先生编著的《时代呼唤雷锋精神》走进上海启动仪式.在10月13日中国少先队建队60周年到来之际,山林子先生编著的《时代呼唤雷锋精神》一书走进南京市团市委、南京市教育局庆祝中国少先队建队60周年
首页      网站导航      山林子智慧书      昆仑山企业文化智慧学      昆仑山商务智慧学      山林子智慧养生书院
  昆仑山网站 > 山林子会友室 >
 2010年电台女性1月份节目 
前言:《共和国12位最美丽的女性》

共和国12位最美丽的女性——这是建国以来早已或者正在进入我们的集体记忆,闪耀着动人光辉的12位中国女性的面孔。她们是:林徽因、王丹凤、杨丽坤、严凤英、张志新、章含之、潘虹、周晓兰、巩俐、伏明霞、杨澜、章子怡。 世上的任何奖项,都敌不过人民的集体记忆。

向世界输出自身的魅力,是所有文明国家大力经营的一项事业:正义的魅力,山水的魅力,思想的魅力,艺术的魅力,人的魅力。作为一种互动,中国的美丽面孔,也从来没有停下走向世界的脚步。

1949年以后的中国并非意识形态全面掌控的铁板一块。我们能看到那些美丽的身影,活跃在各自的舞台上——林徽因、戴爱莲、王丹凤、白杨、上官云珠、袁雪芬、秦怡、王文娟、新凤霞……她们的美,甚至可以轻松地突破政治的浓墨重彩,散发出来。

林徽因不但是中国人心中的美的化身,也是美国人费正清和费慰梅心中的中国之美的代表。出色的诗人,了不起的建筑学家,妙语连珠的沙龙女主人,征服了众多杰出男性的迷人的知识女性,这一切令林徽因的美具有了钻石般坚实华彩的魔力。

女性在重要关头的果敢与勇气永远令人动容。1980年代以来,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勇敢女性的形象。这是巩俐,她在银幕上的形象充满了力量,这力量源自抗争的意志,与传统伦理中东方女性的温顺与柔弱有着天壤之别。



一、《吕丽萍的戏里戏外》

在美女如云的演艺世界,并不漂亮的吕丽萍以其纯熟的演技和个性的表演赢得了同行们的一致称道。从早期影片《老井》里的段喜凤,到电视剧《围城》里的孙柔佳、《编辑部的故事》里的葛玲、《来来往往》里的段丽娜,吕丽萍在观众的心目中稳坐“实力派”演员之列。可你知道吗?吕丽萍当初的理想并不是上中戏,带她走上表演之路是她的哥哥吕小刚。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是亲人们给了她最大的影响和支持。

银屏上,吕丽萍给观众留下的大多是外柔内刚的成熟女性形象,生活中,吕丽萍亦是一个娴静、恬淡的人。在经历过生活起落、离散聚合后,吕丽萍始终保有这样好的心态,独特的超然,真是相当的不易。

对于一个演员来讲,最大的成功和快乐莫过于塑造一个或几个让观众无法忘记的角色。吕丽萍是80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的。说起来还多亏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哥哥吕小刚,是他发现了吕丽萍的表演才能,并鼓动她考中央戏剧学院。

吕丽萍告诉我们,70年代的时候,她们所受的教育就是要插队去或者当兵。因为从小喜欢喜欢音乐、画画,吕丽萍觉得如果能成一个画家或音乐家也不错。所以她当年根本没做过明星梦。后来吕丽萍到19岁,要高中毕业了。哥哥是电影学院的,于是她决定学表演。“我只是觉得没得学了,干脆学学这个,这个好像还容易点。”

吕丽萍说那时她还不知道什么叫明星,后来当她演完《围城》和《编辑部的故事》,就觉得公共汽车也不能坐了,哪儿也不能去了,谁都围着你,上公园也不能去了,这就是明星。那时的她完全是迷迷糊糊就当起了明星。

著名导演谢晋曾经说过吕丽萍能够演戏到70岁,从他的嘴里这样评价年轻演员似乎是头一次。能得到像谢晋这样的大导演如此评价自己,吕丽萍说这是很高的荣誉。

记得那是在戏剧学院的时候,谢导常到学校去看她们的考试,看到老前辈对自己这么关心,她们总是想要演得特别好,那时谢导常鼓励她,并给她写了句“努力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努力争取成为一个表演艺术家”的话,从那时起吕丽萍就把成为表演艺术家当作一生的目标。

  在吕丽萍毕业后还是默默无闻的时候,她们的80班就有很多同学像丛珊、姜文等已经大红大紫了。作为他们的同班同学,已经二十五六岁的吕丽萍很着急,但是谢晋导演还是不断地鼓励她,谢导拿来他的电影剧照,指着上面的剧照跟吕丽萍说,将来会有她的一张。毕业后,吕丽萍不断塑造出观众们认可的形象,谢导又给予了她这巨大的鼓励。从自己身上,吕丽萍认识到鼓励给人带来的巨大作用。所以,她创办了自己的艺术学校后,每到学生们毕业的时候,她总是就请好多朋友来看他们,这样他们就特别努力的演。

 到目前为止她还没有跟谢导有过特别好的合作,这点她觉得特别遗憾。不过最近谢导演找过她,准备让她演一个58岁的老太太。现在全国各地在上演新片《谁说我不在乎》,这部影片还有一个名字叫《妈妈到了更年期》,吕丽萍在片中演了女主角谢雨霆——一位到了更年期的妈妈。这是黄建新导演找到她,非得让她演,说只有她演才行。所以她还没到年龄先提前过一下更年期。看过的人都说吕丽萍演得不错,吕丽萍自己认为拍戏的感觉也不错,就是好多生产让人延长更年期的药的公司老来缠她做广告。吕丽萍说她觉得挺好笑的,但现在决心下不了,所以劝劝自己“还是晚一点,别着急。万一让我再演一个年轻的怎么办?”

  这会要演一个过了更年期的角色,吕丽萍并没有什么顾虑,毕竟在戏剧学院的时候演过60多岁的老太太,而且几乎各种角色都演过。“我的信心是从导演而来,你怎么给我造型,只要让我能够体会到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只要让我捕捉到,让我真正把它塑造出来,我就特别的高兴,我不会因为她年岁大了,或者因为什么就是有顾虑的。”

机会要靠自己争取。让吕丽萍家喻户晓的是《编辑部的故事》里的葛玲,给她带来荣誉的却是《老井》里的段喜凤。88年,吕丽萍凭借这个温柔蕴藉的农村妇女形象获得了“金鸡”和“百花”双料最佳女配角奖。 吕丽萍说,没演这个角色之前,她曾被导演三次拒绝,为此还流过伤心的泪水,就跟谈恋爱一样,明明是自己真心喜爱的角色,却总跟你失之交臂。好在心诚则灵,加上张艺谋的鼎立相助,她终于赢得了一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现在想起来还真有点三进山城的感觉。

那年正是她着急的时候,谢导拍《芙蓉镇》让她去看拍戏,吴天明导演的《老井》已经要开拍了,吕丽萍看过小说后,对此爱不释手,心想在里面演什么角色都可以,但是导演并不认识吕丽萍,吕丽萍的哥哥跟张艺谋是同学,她本想通过张艺谋拍这个戏,可是他们没用她。这里面的原因据吕丽萍老实交待,是因为她当时曾说过一些比较过激的话,说那个时候中国只有三流导演。人家觉得她特狂,不敢用,所以现在提起来都觉得特后悔,打那以后吕丽萍就挺注意说话的。

  吕丽萍自己买了张火车票跑到西安推荐自己,先说要演巧英,吴天明导演一看,觉得这人太冲,后来她说演温柔的段喜凤,人家又觉得她太冲了。吕丽萍说,可能是那时她风风火火的,还像一个大学生的样子,让人感觉塑造不了这样的形象。她是很有信心的,但是人家定的是别人。

  吕丽萍说,那会她很失落,张艺谋特别好,很照顾她,还邀请她去家里吃饭。看到吕丽萍干活还挺像那么回事,张艺谋觉得她演段喜凤挺合适的,说导演还没有完全定人。但是后来还是不成。她买好了机票准备回家,那时候她的父亲刚好去世了,她料理完后世。剧组的副导演找到她。当时丈夫劝她“人家都这样,你还去什么,多没意思,死其掰裂的”,但吕丽萍坚信这是一个机会,如果她不去,会后悔一辈子。所以不管他们怎么样待她,她还是要努力的争取这个人物。她说,当时父亲奇怪导演为什么没有看上自己的闺女,在临终前还替她操心,为了父亲对她的一片希望,有一个机会,她就一定要抓住它,全力以赴地做这件事。到了剧组后,吕丽萍特别高兴,只要心诚,努力就不会白费。

演戏进得去出得来。因为电影是综合艺术,如果要是世界一流的导演和一流的一切,我就能够成为那个一流的演员。

吕丽萍扮演过很多角色,如电影《老井》里的段喜凤,电视剧《围城》里的孙柔佳、《编辑部的故事》里的葛玲、《来来往往》里的,还包括《谁说我不在乎》当中的谢雨霆。应朱军的要求,吕丽萍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了这些人物的性格?“先说喜凤,我觉得喜凤就像那个地区的,应该有山,她是那个地区的水。充满了柔情。孙柔佳因为她受了很多的教育,但是她的内心没有完全受那个教育,所以她表面上很有文化,个性是非常狭隘的一个女人。《来来往往》当中的段丽娜是被宠坏了的高干子弟。谢雨霆是一个很传统、很不自信的女人。”

  当问吕丽萍这么多角色中她最像哪一个时,吕丽萍说,姥爷曾给她写过的条幅说得特别好,就是“我像我,我不是我,演谁像谁,又不是谁”。朱军告诉吕丽萍,大家觉得她更像葛玲,吕丽萍表示:有点像,但她没有葛玲那么聪明。她做了一个比喻,比如演员本身是蓝色的,角色是黄色的。两个人结合在一起成功的颜色,就是绿色。这个绿色可能是因为他演的是自己,但是演员很难碰到这样特别接近你自己的角色。“可能好多人认为我特别接近葛玲,因为观众的测度最准确,这个戏是比较现代的,而我又是这个时代的人,里面那些台词又很接近我平常的说话。我平常说话也挺个,人家也爱乐,我爱逗人家笑,这个葛玲也挺爱逗人乐,但是葛玲谈恋爱这块比我强,她很聪明,很有想法。我比较随和,我感觉真实就行了,没有这个说法。所以,这个绿色可能接近的就比较多一点。”

  当主持人问吕丽萍在扮演这个角色的时候,是她影响角色,还是角色影响她?吕丽萍说,“有的角色是它首先把我征服了,比如像《老井》,首先把我吸引住的,天天吃饭也吃不香,睡觉也睡不香,觉得这个东西我不能失去。还有一种是《围城》,这个小说我很喜欢,但是这个人物,我怎么觉得让我演这么一个人物。导演特别相信我,我想这么伟大的作品,我演吧就努力把他研究进去,另外从各方面来找自己。”

  演戏的时候,演员往往要用理性来克制自己进入这个角色。有的演员入戏经常走不出角色。吕丽萍说她因为比较听老师的话,一进去特别投入,要出来吧,一定很理智。其实最好的演员也应该是这样来去自如的。

演员大致被观众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的偶像派,青春亮丽型的,还有一类就是所谓的实力派。吕丽萍从一出戏就被归到实力派,有什么难演的角色,导演一准想到她,因为吕丽萍身上有一种特有的可爱,怎么演也去不掉。朱军说,一个角色,换一个演员,演了以后就会觉得太可恨了,而吕丽萍演,在可恨当中多少还有一点可爱。

虽然吕丽萍说她挺羡慕偶像派,大学毕业的时候,她觉得自己挺适合演那类青春少女的角色,结果老没有机会,“你看在《编辑部的故事》也是这样的,老是人家追她,她老跟人家摔鞋,耍横,而不是一往情深的扎人怀里,可是没人让我演,老让我演那种……”不过说到底,她还是希望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问到觉得与自己合作过的男演员中哪一个比较优秀。在《艺术人生》这样一个宽松的氛围当中,怕说错话的吕丽萍决定实话实说。“我演的风格都不一样,比如演编辑部,我觉得葛优最好,他特别逗,我们俩之间那种默契,你说演那种激情戏,我就觉得濮存昕特别好,因为他那个激情戏,两个人特别的理论的节奏画面特别高。马上我们要演一个《燃烧激情的岁月》,我从19岁岩到60多岁,那个男演员也特别棒,从年轻演到老,老年的那种跨度,我开始还挺自信,后来我越来越不自信,我觉得我不如他。中国优秀的男演员很多,所以,这个太难说了。”

当吕丽萍听到现场大屏幕上放出濮存昕在前几期《艺术人生》录制现场对她表演的称赞时,吕丽萍眼睛都有点湿润了,与濮存昕的几次合作的确让她很难忘。

  生活中的吕丽萍

  朋友们眼中吕丽萍是一个好演员,但在生活中有点傻乎乎的,有点缺心眼。吕丽萍不否认,这可能是由于她太投入电影的人物或者电视剧的人物,所以觉得生活不是很重要。在学校的时候,老师说她是个小迷糊,可考试的时候,她总考得不错,只有这时她才能从别人的眼睛里发现比较亲切的目光。提起老师,吕丽萍说她要感谢的不是某一位老师,而是她们80班四个老师:张仁礼,赵志诚,何炳株,还有刘波老师。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

  吕丽萍告诉我们,好像这一生注定就是作一个马不停蹄的演员,一个一个地扮演观众所希望的角色。其实她特别想成为一个很顾家、很爱收拾屋子、照顾孩子的贤妻良母。但是她觉得作为一个女人,如果做演员会比较舒服一点。“因为她可以把她自己内心的委屈,或者说是一种压抑可以宣泄在这个角色里,可以去表现出来。但是在家庭里面,她也有宣泄的地方,比如说把家庭布置得很漂亮,或者把孩子培养的很可爱。但如果这两点都能够……没有后顾之忧,这样更好。”说到这里,吕丽萍很不好意思地说了句,这个人野心太大了。

  作为演员,吕丽萍是合格的。但要经常在外面拍戏,拍电影,不能常陪在儿子身边,作为母亲的吕丽萍很自责,说自己有很多地方不称职。不过,儿子从小就很善解人意,很懂事,从来不怪她,只是含蓄地问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吕丽萍说儿子很孝敬,很憨厚,也很幽默,在形象和性格上都综合了父母的特点。她跟儿子就像朋友一样。“我把一件问题说完了,从来不说第二遍。所以,他特别喜欢,我说呢为什么愿意跟我在一起,他说因为你不罗嗦,这个事说完就不说第二遍,特逗。” 但儿子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总让吕丽萍怕会伤害到他。

  教育儿子,吕丽萍深谙此道,“对孩子你不能一味得说他,还要鼓励他,奖励他。给他内心深处一个可靠的感觉”。不过,如果儿子不听话了,吕丽萍还是会对他惩罚一下,比如打屁股。吕丽萍说她希望儿子成长为一个有爱心,很包容,胸怀宽广的人,“因为爱别人,他就要帮助别人,帮助别人自己要有能力,他要帮助很多人就要有能力,所以就要进取,不断进步。”

  作校长的吕丽萍

  吕丽萍告诉我们,她早先的梦想就是当教师。大学毕业以后,她分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当时她很想留校当老师。可是老师说对她说我们教你,就是让你塑造人物,不是让你当老师。后来,从上海又回来,吕丽萍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最后还是回到学校。

  现在的吕丽萍除了演员这个身份,又多了一个校长的名头。她在自己的演艺事业进入高峰期的时候,忽然转向办学,而且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上面。吕丽萍说,当时她办学校,主要是觉得,在演艺这行,可能有更多的好演员没有被发现,需要人来发现他。

  每当她在学校里发现几个闪烁的小星星,她就觉得特别高兴,比过节心情还愉快。“通过学校,通过我的老师对他们的培养。老师的价值被肯定,他们再茁壮成长,我觉得这个事业太了不起了。”

  回忆起当时办学校的想法,吕丽萍说:“我觉得演员就像科学家有时发明一个元素,他发明完了以后,他一下子就没有目标了,非常孤独,很空虚,人的一种心态很难受”。那时候的吕丽萍是“喜欢的角色找不到,不喜欢的角色老来找”,内心总有一种失落感。于是她写剧本,想想做导演、做制片人,就想做点主动的事情。群星艺术学校就是她在那段寂寞的日子里,受到谢晋导演在上海办学校的启发。学校办起来后,吕丽萍被学生们的激情感染了。“我一下明白,他们还有我的学生时代,“没有小角色,只有大演员的时代”,我一下子就觉得我应该再去创造角色,再去塑造一个一个的人物,是学生给了我这种激情和灵感。”

  不过,在学校的时候,吕丽萍罢过一次学生的考试。提起这事,吕丽萍说:“当时我实在太生气了,因为现在的学生,首先有一个明星的梦,这个梦想有关的时候挺害人的,很难让人踏实下来,我只知道他们没有学到东西,没有悟到最重要的东西,特别生气,特别急,所以发火了。”当《艺术人生》现场请来吕丽萍学校的学生,为她们师生提供了一次互相,冰释前嫌的机会,看得出此时的吕丽萍真的很开心。人间多有一些理解就多有一些爱。

  吕丽萍很谦虚地对我们说,和自己的老师相比,在教书育人她可差得远了。但是作为老师,她的心和学生们碰撞起来很容易沟通。她经常跟学生讲的,就是“不要让诚实和慈爱离开你,这两样如果永远伴随着你的时候,你的人生就会越走越有光彩、越走越快乐,喜乐和平安就伴随着你。”



二、《王丹凤美丽不止60年》—— 王丹凤的自然智慧艺术美

娇俏的小护士在哄女孩儿入睡:“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1957年,电影《护士日记》里这首插曲,是导演陶金建议王丹凤在同期录音中自己唱的。后来20多年里,大人孩子都会唱了。

新中国第一代女护士的形象--年轻、勤快、充满朝气、略带娇媚,因王丹凤而格外动人。共和国的男人们发现,从旧时代摆渡过来的精致五官、樱桃小嘴、杨柳细腰,配上新时代的工作服,也是美的。据老影人回忆,影片上映后,许多男性找对象,首选护士。

王丹凤那张脸,是标准美人的典范。她生得明亮、洋气,且未曾到韩国整容。这样的脸,走到哪里,哪里春暖花开。解放前,香港曾推出“沪港四大女星”,王丹凤榜上有名,其他3位分别是李丽华、周璇、白光。

在她生活了68年的上海,电影院门口贴过她的海报,照相馆橱窗里摆过她的照片,“有点像王丹凤”成为衡量美丽程度的表述之一。即使80年代中,当她偶尔行走在陕西南路的家附近,也会因为不同寻常的肌肤、气质,以及干干净净、一丝不苟的装扮被人一眼认出。


王丹凤主演了不少影片:像王丹凤在影片《家》中扮演的鸣凤,就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鸣凤是一个纯洁、善良,对爱情无比执着的少女,然而她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她只不过是任人侮辱和欺凌的对象,成为旧社会的牺牲品。由于鸣凤这类人物人们都比较熟悉,对演员来说,演起来难度就更大,但是王丹凤对其表演得十分准确、到位,对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王丹凤在影片《护士日记》中扮演的简素华,是一位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新中国女青年。王丹凤把这位具有强烈的革命激情和生活理想的少女表现得入情入理、真实动人,对在改变旧的道德观念和探索人生意义方面,给人以思想上许多启迪。还有,王丹凤主演的影片《女理发师》,是在我国率先以轻喜剧的形式来反映普通市民生活,既充满生活情趣,又富于时代气息。

王丹凤的家,装饰得既简朴美观,又不粗俗,给人一种清新、典雅的感觉,真不愧是艺术家之家啊!王丹凤的丈夫柳和清,高个子,长得很俊,与王丹凤很般配。王丹凤身着白底黑花的上衣,留一头浓黑的短发,那白皙俊丽的面庞,楚楚动人的眼睛,矜持含蓄的仪态,仍不失一个少妇的那种美丽、神韵和魅力,让人很难想象她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

  王丹凤很随和,也很坦诚,你问啥她都能爽快地回答。过去我只知道王丹凤是个大牌电影明星,对于其他一无所知。通过简短的访谈,我对她才有了初步的了解。

  王丹凤原籍浙江宁波,1925年出生于上海。她的丈夫柳和清是搞摄影的。他们于1951年元旦结婚,他们很合得来,生活十分美满。他们有三个女儿,却没有一个继承王丹凤的衣钵,都不是演员。三个女儿中一个在上海,一个在日本,还有一个在美国芝加哥学美术。

  当谈到她的从艺经历时,她感慨万分。她说,她从小就爱看电影,特别喜欢当时名扬全国的周璇、袁美云这些著名的电影演员,心想将来也当个电影演员多好啊!她在16岁还是一个中学生时,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随同学一起来到合成影片公司摄影棚参观,无意中被导演朱石麟发现。当时这家公司人手少,朱石麟见她天真美丽,聪明伶俐,给她试了一下镜头,觉得她很有表演潜质,便动员她参加拍戏,并将她的名字王玉凤改为王丹凤。从此,她带着满脸的稚气,带着纯真的笑靥和少女所固有的质朴本色登上了影坛,开始了她的电影艺术生涯。

王丹凤首登银幕是在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吴茵主演的影片《灵与肉》中。当时她扮演一个少爷的表妹,是一个女学生。她虽然是配角,但演得也很出色,惹人喜爱。被朱石麟导演发现后不久,她主演了影片《新渔光曲》。由于她质朴、真实、动人的表演,显示出高超的表演才华,不仅受到专家们的赞赏,而且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王丹凤便成了影坛上新升起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

  从此,王丹凤的艺术实践如日中天。随后,她在上海参加拍摄了20多部影片,所扮演的角色多半是受尽侮辱和欺凌的妇女形象。由于她的演技出众,她应香港长城影片公司的邀请,参加拍摄了《锦绣天堂》、《瑶池鸳鸯》、《琼楼恨》、《海外寻夫》等7部影片。1950年底,她从香港又回到了上海。紧接着,她先后拍摄了《家》、《海魂》、《护士日记》、《春满人间》、《向阳花开》、《女理发师》、《桃花扇》等10多部影片,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有工人、农民、护士、理发员、售票员,而且有招待员、歌妓、丫头等等。尽管人物不同,遭遇与性格各异,她都能把各种不同的人物表演得绘声绘色,维妙维肖,使其格外生辉。她以精湛的演技,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为我国的电影史增加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正当王丹凤演技纯熟,准备再为人民奉献更多优秀影片的时候,她和许多大牌明星一样,也未能逃脱了“文革”的厄运,在艺术创作上整整耽误了10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她出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仍然没有离开银幕。她在影片《儿子孙子和种子》中扮演胖大嫂之后,又在《玉色蝴蝶》中扮演了一个日本知识妇女竹内君代。为了演好角色,她认真研究 绫荆隽诵矶喟竿饭ぷ鳎沼诎颜饬礁龈九蜗笏茉斓描蜩蛉缟浞直硐至怂帐醮醋鞯纳詈窆αΑ?

  王丹凤从1941年开始拍片到1987年,在影坛上整整耕耘了46年,一共拍了六十多部影片,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美好形象。王丹凤由于在电影艺术上获得出类拔萃的成就,不仅在香港、内地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而且在国外也有相当大的影响。1985年,她应邀去美国参加了当时里根总统连任就职典礼。1986年,她又应美国参众两院的邀请再次访美,并出席了里根总统的生日宴会。

  王丹凤在国外还遇到过许多热爱她的影迷。有一次她在美国纽约的唐人街上走,突然有位老华侨认出了她,高兴地喊她的名字,并热情地与她攀谈。他还记得她在1945年演过的影片中的插曲,并能哼上几句。还有一次,她在新加坡机场,一位影迷见到她非常热情,拿出珍藏的四十多年前王丹凤少年时代的照片送给她。这张照片连王丹凤自己也没有保存。当时她激动得不知说啥好,只是连连说,谢谢你了,谢谢你了。

王丹凤为什么近几年看不到她主演的电影了。她说,她从1981年以后再没有拍戏了,主要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剧本。她知道观众对老演员要求很高,期望值很大,都希望能看到她更加出色的表演。为了不使观众失望,没有合适的剧本,她宁肯不演。她非常羡慕美国著名演员凯瑟林·赫本,年过七旬,还主演了影片《金色的池塘》,照样演得非常出色。如果有适合她表演的剧本,她还想再登银幕。在银幕上通过塑造的人物,能与广大观众作心灵情感上的交流,那将是她最大的快乐。当时我不仅为她这种壮心不已、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深受感动,而且在心里也暗暗地祝愿她在有生之年,能再为广大观众塑造更多美好的角色。

三、《延安丽人——电影人陈波儿》

一部电影使她一夜之间成为银幕上耀眼的明星,战火威胁着祖国,她毅然两度带队奔赴抗日前线。在圣地延安,她的才情如夏花般美丽绽放。她就是延安丽人——陈波儿。

1939年初延安的舞台上最受欢迎的一出话剧是袁牧之编导的《延安生活三部曲》,话剧里有一个活泼可爱的“红小鬼”在舞台上蹦蹦跳跳、天真顽皮。惹得观众阵阵哄笑,实在是整出话剧的开心果。话剧还没演完,台下的人就已经在纷纷打听这个看上去十三、四岁的“红小鬼”到底是哪个部分的,这么有演戏天赋。有知情的人小声透露:“是陈波儿。”“原来是上海来的大明星。”台下的观众不禁为她惟妙惟肖的表演喝彩。

《放下你的鞭子》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一对逃难入关的父女以卖艺为生,女儿在表演的时候饿得晕倒在地,老父却举鞭抽打她。观众高呼“放下你的鞭子”指责老父,老父痛说当亡国奴的艰难岁月,全场感动。陈波儿饰演的女儿与崔嵬扮演老父,表演感情真挚细腻,街头话剧《放下你的鞭子》首次在抗日前线演出这一举动,轰动了全国,意义不同凡响。

陈波儿,留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是如此的深刻。列宁装,把那副娇小玲珑的身材衬托得阳光而精干;红袜子,张扬着特有的浪漫气质;特别是那张脸庞上,永远洋溢着乐观的微笑。这位曾掌管新中国电影工作的领导,毫无官气,更像一位亲人、一位大姐。陈强第一次出国,她非要陪着去买一双漂亮的皮鞋不可,她说:“鞋子是最能体现人的精气神儿的,中国演员的皮鞋,不可以马虎。”在《钢铁战士》中,饰演通讯员的演员孙羽,当年是位“小八路”,演戏出名后,陈波儿找他聊天,点拨他任重而道远,苦口婆心地动员他去电影学校深造。学成后,孙羽成为执导《人到中年》、《花开花落》、《今夜有暴风雪》等多部优秀影片的著名导演。至今,他心存对陈波儿的感激。

  大多数观众以为,陈波儿只是主演《桃李劫》、《生死同心》、《八百壮士》等影片的大明星。其实,她在电影方面的功勋与建树,远不止于此。早在延安,党的第一个电影厂——延安电影制片厂,就是在她的奔波与呼吁之下建立的。其开山作《边区劳动英雄》,她是编剧,也是张罗奔波的制片人。后因国民党反动派进攻延安,剧中主人公的原型吴满友成为叛徒,影片无奈停拍。当解放战争的炮声还在“隆隆”作响,她奉命来到东北兴山,开辟电影红都。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东北电影制片厂,她与袁牧之等人一起,在那亘古莽野之上,团结来自前线、解放区和国统区的艺术家,组织、策划、拍摄出《民主东北》、《桥》、《中华女儿》、《光芒万丈》等人民电影的第一批影片,开创了中国电影的红色经典时代。新中国刚刚诞生,她又奉调进京,担任初创的电影局领导工作,领导电影人拍摄出《赵一曼》、《白毛女》、《钢铁战士》等26部故事片,奠定了人民电影宏伟殿堂的基础。同时,她思谋新中国电影事业的长远发展,为培养人才,不仅苦心经营电影剧本创作所,培养编剧,而且,还创建表演艺术研究所,即后来的北京电影学院。陈波儿不仅是人民电影事业披荆斩棘的开拓者,也是一位高瞻远瞩的领导者。

1942年5月陈波儿聆听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与姚仲明合作编写并导演了话剧《同志,你走错了路》。以艺术形象,批评了那些在统一战线政策上左右摇摆,犯下错误的党内同志。陈波儿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甲等文教英雄,还创作了剧本《伤兵曲》、《劳动的光辉》,并导演了外国反法西斯名剧《马门教授》和《新木马计》、《俄罗斯人》、《前线》、《罗斯基》等。在已经被诊断出有心脏病时,她仍住在延安高高山上的窑洞里,坚持不要生活上的优待照顾,亲自筹措器材、资源、人员拍摄了《保卫延安》等珍贵的,极具有文献价值的纪录片。还筹划了故事片《边区劳动英雄》。

  1946年根据党的决定,陈波儿从延安绕道国统区,来到已经解放了的黑龙江兴山矿区,参加人民电影制片基地的创建工作。同年10月1日"东影"正式成立,陈波儿担任了厂党总支书记兼艺术处处长,负责电影艺术创作的领导工作,并以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鼓舞与教育了大批刚刚从解放区其它文艺工作岗位调进厂的干部。策划创作了《中华儿女》这部后来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影响的电影。

陈波儿为能及时拍出影片,她与颜一烟一道马不停蹄地研究资料,采访相关人员;一起研究提纲,商议人物,谋篇布局,共同完成了剧本,可最后,她执意不肯署自己的名字。她说:“我帮助你写剧本,是我分内的工作,理应如此。”颜一烟坚决不答应,无奈之下,陈波儿署了个“夏幼虹”的名字,但稿费分文不要。颜一烟悉数将稿酬捐献给了国家,为抗美援朝购买飞机大炮去了。

陈波儿对同志情暖如火,在原则面前,却意志如铁。1950年,我国第一次参加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讨论参赛影片时,有的权威人士反对《中华女儿》参赛,理由是:这“不是艺术片”。激辩中,陈波儿指出,人民电影是穿开裆裤的时候,虽然还不尽如人意,可这毕竟是拓荒之果。她说:“《中华女儿》讲的是抗联战士‘八女投江’的悲壮故事,再现中国人民气壮山河的抗日决心和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这难道不真实、不感人吗?”最后她愤而说道:“如果像《中华女儿》这样的影片都不准参赛,我们何以向党和人民交代,那我这个艺术处长就只好辞职!”在陈波儿的力主之下,影片得以参赛。在电影节上,《中华女儿》大获好评,荣膺电影节“自由斗争奖”,此乃新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摘得的第一顶桂冠。

  陈波儿不仅是电影战线的女杰,更是抗战时期的巾帼英雄。她曾组织并率领上海妇孺前线慰问团,赴绥远前线,慰劳抗敌守土的将士;她曾率领敌后妇孺考察团,由重庆出发,取道延安,辗转晋西北、晋察冀各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从事妇女运动和敌后戏剧活动。其间,她历经险阻,多次穿越日寇封锁线,置生死于度外。

  1951年11月9日,她在上海作报告时,心脏病突然发作,猝然逝世,年仅41岁。她一生革命,叱咤风云;献身电影,鞠躬尽瘁。她的业绩和风范,是电影人的骄傲。人们永远怀念这位人民电影的英勇先驱者。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