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期刊8——中外养生动态
| | | 1
中外养生动态
一、宇宙之水觅知音
1、水也有思想和情感 朋友,请问:在如今这个时代,你是如何活着的?不,如果问题可以提得更简单些,应该这样问:你现在幸福吗? 当然,我知道幸福的形式因人而异。如果暂且把幸福定义为心境平和、对未来没有任何忧虑、每天都过得非常快乐,那么现在的你,称得上很幸福吗? 我想,大部分人面对这样的疑问,可能都无法充满自信地作出回答。也就是说,太多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是缺乏足够的信心的。那么,困扰我们的究竟是什么?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在我看来,如今这个世界有点儿像“太古时代”。所谓“太古时代”,就是宇宙形成之前所处的一种混沌、无序、焦灼的状态。 现在,我们只是迎接每一天的琐碎日子,就已经非常疲惫不堪了。报纸、电视上充斥着各种数不清的信息;在工作上,与客户之间不断地产生纠纷、误解,甚至龌龊……这一切让我们的烦恼比比皆是。 放眼世界,也同样如此。泡沫经济、国际纷争、种族歧视、环境问题、宗教战争……这个小小的地球,几乎就要被挤向毁灭。通过新闻报道,这些坏消息数秒间便会传遍世界大大小小、角角落落的每个国家。 而在这种种纷争中,有挣扎受苦的人、有幸灾乐祸的人、有被统治的人、有被榨取的人、有人从中变得富有、有人则越发贫穷…… 到底是谁把这个世界搞得如此复杂?是谁在不断分裂这个世界,让它越分越细之后变得越发混乱?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到困惑,并束手无策,仿佛回到了除了混沌还是混沌的深不可测的“太古时代”。 每一个在如今这个蝼蚁地狱般的世界里求生的人都在寻求答案,一个简洁而肯定的答案,同时,还期待着这个答案能让世界获得救赎。 世界为什么会重新回归“太古时代”的混沌?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它的答案是:一切的一切都已无法再调和,都已开始走向分裂。 也许这让人感觉很无奈。虽然同为人类,却因为地域或人种的不同,在想法上产生了某些差异。事实上也是,各种各样不同肤色、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如今全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再加上人类本身就不善于接纳异己事物,在这片土地上,就难免不断发生各种各样的纷争。面对这样一种世界格局,我想,目前,可能还一时找不到任何有效的解决办法。 这么一来,人类仿佛走进了死胡同。那么,到底有没有一个适用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并值得每一个人信服的答案呢? 现在我要给大家一个提示,那就是人的身体70%是由水构成的。 人处在出生之前的受精卵状态时,其99%是水;出生后,水占人体的90%;长到成人时,这一比例缩减到70%;到临死之前大约会降到50%。无论如何,可以说人的一生几乎都活在水的状态中。 从物质的角度来看,人就是水。而以此为前提的话,我们就可以很冷静地去看待很多事物了。 首先,不管你是什么人种,这个前提是不会变的。我想说的也就是,全世界无论什么样的人,他们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共通的东西。 至此,人到底应该怎样生活的答案也就有了。 想要健康而幸福地度过一生,该怎么办呢?一言以蔽之,只要让占到人体70%的水干净就可以实现了。 河水因为流动,才能保持其清澈。当水不再流动,它就会成为一潭死水。也就是说,水必须保持一种循环状态。很多健康受到损害的人,大多也是因为体内的水(或曰血液)凝滞所致。血液一旦停止流动,身体便会开始虚弱,如果碰巧是脑血管的话,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那么血液为什么会凝滞呢?我想,这与人类的情感受挫有关。近年来,医学已经证实,人的心理状态对身体的影响很大。每天生活得轻松而快乐,身体自然会健康无病。若总是陷于烦恼、愁苦之中,身体马上就会出现异样。 当情感生机勃勃地处于流动状态时,任何人都会感到幸福充溢着,身体也比平时更为健康。人体内的水洁净而不凝滞,并源源流动,对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们考虑人之所以为人之前,先把自己想像成是水做的,相信这更能让人明白,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因为,只要知道水的本质,就可以解开人的本质之谜,从而进一步了解人的存在的意义。 水到底是什么?首先我们会想到,它是一种生命力。人只要失去体内50%的水分便无法再生存。人体通过水分吸收营养,并通过血液或体液将营养输送到体内的各个器官。只有体内的水在流动,生命才有可能延续。站在生命的角度来看,水可以说是能量的源泉与载体。 作为能量载体的水,有点儿像人体内的运送车。如果运送车本身就肮脏无比、堆积着许多垃圾的话,它所运送的货物自然会受到污染。因此,水必须保持自身的洁净。 很久以前,水在人体内负责输送能量的说法就广为人知,并被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当中。其中最特殊的莫过于“顺势疗法”了。 “顺势疗法”是19世纪前半叶德国医生哈内曼发现的一种治疗方法。不过它的起源其实还要更早。据说在公元前4~5世纪,希腊的医学之父 —— 希波克拉底就曾留下过这种治疗方法的记载。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这种治疗方法便是:以类治类、以毒攻毒。 例如,让铅中毒的人喝下铅含量只有10乘以-400 ~ -12、铅分子几乎已经不存在了的铅水,其中毒症状就会消失。 也就是说,只要将铅在水中稀释到某种程度,水中几乎已经不存在铅的成分,只留下铅所具有的特性,它就能成为治疗铅中毒的良药。 “顺势疗法”认为,稀释的浓度越低效果则越好。我想,换句话说,体内毒素的浓度越高,它所要求的稀释倍数也就越高。 换句话说,症状的消失并非仰仗物质的功效,而是稀释后通过水复制了某种信息,然后与中毒症状所发出的信息相克,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水可以复制信息,并加以记忆。海水可能记住了以海为生的许多生命的故事;冰川可能记录下了地球数百万年的历史,并在心中封存起来。 水在巨大的地球上循环后,进入我们的身体,然后重新奔赴世界各地。如果我们能读懂水所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我们一定会发现一部极为壮阔的史诗! 因此,了解了水,就等于了解了宇宙、大自然,乃至生命的全部。 多年研究水之后,那一天,我偶然翻开一本书,书上有一行标题进入了我的眼帘:“雪之结晶,没有任何两片相同。”关于这一点,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便教过了。也就是说,在地球上下了几百万年的雪,没有任何两片面孔相同。就在那一天,这句话给了我的内心某种别样意义的启迪。原来如此!说不定把水冻成冰,观察其结晶,其容颜可能会完全不同! 从那一瞬间起,我开始了进入一个全新世界的冒险。我的想法是:把水冻成冰,然后拍出它的结晶的照片。我的性格是,灵感一来,马上付诸行动。于是很快便和公司里年轻的研究员一同展开了实验。只是这个前所未闻的实验结果会怎样,其实是没有任何可以行得通的依据的。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我相信它一定会有结果。我有很强烈的预感,这一假设绝对正确,实验肯定能顺利地进行下去。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做事一向只有三分热情的我,对这项实验却非常执著。我立刻去租来了精密度很高的显微镜,并将水放到家用冰箱里使之结成冰。因为在常温下进行拍摄,冰块的融化速度很快,所以好长一段时间根本拍不到结晶的照片。于是,我只好每天请研究员吃饭,鼓励他不要灰心,无论如何都要竭尽全力、充满信心地坚持下去。着手实验两个月后,终于拍到了第一张水结晶的照片。那是一张非常美丽的六角形的水结晶。欣喜若狂的研究员来向我汇报这一情况时,我也不禁心内一热。现在,我们为了方便实验,购置了一台非常大的冰箱,将其温度通常设置在-5℃。而这样的设施得以完备,全仗这张照片所给予我们的信心。现在想来,在那样的环境下竟然能拍到水结晶的照片,身上不禁会冒出冷汗…… 有志者,事竟成。一切都掌控在人的努力之中。 从那之后,拍到的水结晶反复说明了世界的一切,其中还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水结晶常常形成于温度开始上升、冰块开始融化的数十秒间。就在这短短的瞬间,宇宙以肉眼可见的形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并随即消失。正是在这一瞬间,我们窥见了一个眩幻的世界。 当然,在每一个玻璃器皿上不会出现相同的结晶,有的甚至无法形成结晶。统计这些结晶,并制成图表后,就能了解水的性质,诸如哪些水会出现类似的结晶,哪些水根本不会形成结晶,还有哪些水只能形成一些破碎的结晶,等等。 首先我观察的是城市的自来水。东京的自来水几乎无法形成结晶,说完全拍不到一张美丽的结晶照片一点儿都不过分。这是因为东京的自来水在消毒过程中使用了氯,从而将天然水的美丽结构全都破坏掉了。 与此相反,只要是天然水,无论出自何处,它们所展现的结晶都异常美丽。泉水、地下水、冰川、仍然保持自然形态的河流上游的水(下游往往因为生活废水的注入,无法看到美丽的结晶)。不管来自世界上哪一个地区,只要是在大自然中未被污染的水,都能呈现美丽的结晶。 没过多久,拍摄水结晶的研究员突然没头没脑地蹦出这样一句话:“让水听一听音乐,看看会形成什么样的结晶。”可以说,他已经完全被水迷住了。 的确,让水听音乐,将波动传递给水,有可能改变水的性质。因为我自己很喜欢音乐,小时候还认真地想过当音乐家,所以举双手赞成这项独特的实验。 然而,虽说是有这个想法,但是要在什么样的状态下,给水听什么样的音乐,我们还完全摸不着头脑。经过几次错误的尝试之后,我们决定在两个喇叭之间放一瓶水,用一般人平时听音乐的音量让水听音乐看看。因为此前每次使用的水都是一样的,这次我们商量着到药店买瓶精制水试试。 实验的结果美妙极了。听了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所呈现的结晶,像这首明快、清爽的曲子一样美丽而工整;而听到对美充满深深祈望的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的水,其结晶也竭尽全力展现出一种华丽的美。 最妙的是听了肖邦的《离别曲》的水结晶,美得小巧玲珑,并分散成几块,简直令人惊叹。(后来我了解到,《离别曲》原来并不叫这个名字。看来水所感受到的是为这首曲子起名为《离别曲》的那位日本人的感受。) 水就是这样随着美丽的古典音乐,发挥着自己的个性,形成了美丽的结晶。相反地,让水听充满了愤怒与反抗色彩的重金属音乐时,它的结晶的形状就全都是凌乱而破碎的了。 从常理来说,让水“阅读”文字,因字面意思的不同而改变它的结晶形状,简直是不可能的一件事。但通过音乐实验得到证实后,我对自己的这种想法不再抱有任何怀疑,于是马上开始了这项实验。有如误入了奇境一般,我满心期待着这次实验的结果。 结果揭晓时,真的又令我大吃一惊。看到“浑蛋”两个字的水结晶,像听到重金属音乐的水那样,破碎而零散。同样地,把“让我们做吧”这句话贴在瓶子上给水看,它的结晶就很整齐;采用命令式口气要求它“一定要做”,它甚至无法形成结晶。这个实验让我们了解到日常生活中说话措辞的重要性。使用友善、温和的语言,会将事物带向好的方向;而恶言相对时,则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探索水本身所蕴涵的“故事”,就像探索宇宙一般充满着冒险。水为我们打开的是通往另一空间的入口,在不间断地拍摄水结晶的实验过程中,我其实已经不知不觉地踏上了探索宇宙之深远奥秘的旅程。 此番经历中,有一张水结晶的照片深深捕获了我的心,我从来没见过那般美丽而绚烂的结晶。那就是看过“爱”这个字的水所形成的结晶。这样的水结晶充满了喜悦,并形成像盛开的鲜花一样的模样。这张水结晶的照片,美得几乎改变了我的人生。 日本自古以来就相信,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对世界的改变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语言能非常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意识,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应该采取积极的语言,让事物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这种想法在过去没能呈现出肉眼可见的形态,从而获得我们的认同。 语言是心灵的展现。对于生活所持的不同心态,会改变占人体70%的水,并在身体的外在形态中表现出来。拥有健康心灵的人,他的体魄也相对要健康许多。正所谓健康的内心决定了健康的身体。 当我开始研究水的时候,心里就曾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尽可能地帮助更多人恢复健康。我确信,有些疾病不仅仅在于个人问题,很多还源于整个社会的扭曲。如果不改变这个扭曲的世界,恐怕在肉体上患病的人数不会减少,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也无法得到救治。那么让这个世界扭曲的到底是什么呢?是心灵。扭曲的心灵影响到全世界。正如一潭积水中有一滴水落入,就会有无尽的波纹扩展开来一样。只要有一个人的心灵产生扭曲,他就可以影响周围的人群,乃至影响到整个世界。 世界正在向我们发出祈求,它想变得更美,它在向我们祈求一种达到极至的美丽。请回想一下我们最初的定义:人是水做的。看到水结晶的照片的人,体内的水一定会发生某种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它找到了极至的美,这美就是看到了“爱”这个字所形成的水结晶。 如果所有人都心怀着爱,连法律的存在都会显得多余。现在相信你已经知道了答案 —— “爱”将是引导整个未来世界的关键。 水指引了我们生活的方向,而水中所包含着的每一首史诗,都是从一个细胞扩展至整个宇宙的永远不会结束的故事。希望你和我一样,满怀期待与喜悦地欣赏每一首史诗。
2、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 人由水构成,了解这一点是认识整个世界的关键。只要从这个角度综观我们周边的世界,我们就会看到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风景。 人类所编织的无数的史诗,可以说都是通过水所映照出来的一段段的故事。人类社会就如广阔的大海,我们以各自的姿态滴落其中,便是参与了社会的运作。 从瑞士开始,我有幸将这些水结晶的照片陆续介绍到了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意大利、英国、美国,以及加拿大等国家。 人的意识或语言所具有的能量,能够通过水结晶,以人的肉眼可见的形态显现出来,这件事令许多人惊讶不已。在过去,诸如此类用语言或思想改变水或其他物质的性质的想法,都常常只是被归入宗教或者哲学的范畴。 但此刻,相信许多人都有了与我一样的感受,那就是在水结晶的庄严姿态中,蕴藏着世界上所有存在着的美。相对地,根本无法形成结晶、甚至只呈现出扭曲状态的水,则暴露了长期隐藏在人们心底的黑暗。 我在演讲时,经常会放映一些水结晶的幻灯片,每个人的反应都大不相同。有的人因为太出乎意料而惊叹不已,有的人还会感动得落下泪来。谁又能想到,一滴水竟能在人的心里激起如此多的涟漪呢! 邀请我到瑞士,并策划了那里的演讲活动的马妮爱拉·金姆女士,在看过摄影集后说出了这样一番感受:“水结晶的照片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我们的肉眼看得到。且通过这些照片,我们的意识得以快速的觉醒与飞跃。对于我们所经历与感受到的一切,因为有眼见为证,从而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而一位日本读者在寄来的明信片中这样写道:“通过这本摄影集让我认识到,水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它还是大自然生命力的一种展现,并具有净化的功能,以及抚育万物的神秘力量。看到人的心理波动让水结晶发生的变化,让我感觉到人的心灵与语言的重要性。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一份珍贵资料,它令我感动!” 水结晶在一瞬间就如此地捕获了人心,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呢?这是因为其中隐藏了解开宇宙之谜的关键,同时为人类该如何在这个宇宙中生存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 水是心灵的镜子。为什么水可以映照人的心灵呢?而人类的意识又是什么?在具体回答这些问题之前,首先要请各位了解下面这些事实。万物是通过波动而存在的,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在波动,并且各自拥有一定的波长,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波动。这就是我所有实验的前提。而我在不断研究水的过程中也发现,这同时还是宇宙之所以存在的基本原理。 上面涉及到的关于万物都在波动的观点,用语言只短短一行就能表达完整了。但对于第一次接触到这种说法的人,或许还是很难理解。“世间的一切都在波动?眼前的桌子、椅子、自己的身体,眼前所见到的一切都在波动,这到底是什么意思?”的确,若单是相信人的触觉所触摸到的物体的实感的话,告诉他说,其实内外都很坚实的木材、石头、水泥等物体都在波动,真的会让人难以置信。然而,在量子力学等科学领域,物质的波动是一个常识。如果将物质一一细分,其实我们身处的是一个一切都是粒子与波动的不可思议的世界。假如你将自己的身体设想成一个极其微小的个体,并准备开始去探索宇宙形成的奥秘的话,就一定能明白,世间万物不过是围绕在原子核周围的电子而已。其中的原子通过电子的数目与形状,维持着其固有的波动。无论是什么东西,它的原子世界都不是密实得毫无缝隙的,它随时围绕着原子核作着波动。所有的物体均通过波动处于非静止状态中,并以超高速的频率不断循环往复。《般若心经》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换言之,我们肉眼所看到的未必就是一种真实,肉眼所不见者,却常常就是真实的存在。过去释迦牟尼的这句谜一样的偈语,现在却很神奇地得到了科学的证明。 万物肉眼可见,波动却看不见。像下面这种情形或许大家都曾经历过。一天和某个朋友两个人正在屋里聊天,气氛愉快而热烈,这时另外一个朋友突然来访。当这个朋友打开门的一瞬间,原本明朗得如百花盛开一样的气氛,骤转直下,空气就像凝固了一样,整个房间顿时都被阴暗、沉郁的氛围所笼罩。再看走进来的这位朋友,面容憔悴、垂头丧气,怎么看都是一副为了生活而极其疲顿的样子。他到底怎么了?失恋了?工作不顺利?还是他的人生充满了烦恼与困惑?至于到底为了什么,就任由各位去猜想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他打开门的一瞬间,为什么房间里的气氛会凝固了呢?其实这是因为,人也在波动。每个人都有其各自固有的波动频率,同时也像具有接收器一样,能接收外来的波动。对人生感到悲观的人,就会发出悲观的波动频率;对一切都能欣喜相对的人,就能发出一种欢喜的波动频率;爱上他人时,会发出爱的波动频率;做了坏事时,所发出的波动频率往往充满了黑色的邪恶。自身可以波动的并不仅仅限于人类,某些事物及场所同样能发出波动。就像在某一地方开店,就会生意兴隆,是因为那地方总是被幸福的气氛所笼罩。说到这里,不禁使我联想起经常听到的有些宝石会给主人带来不幸的传闻。不只是物质,其实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现象都有其固定的波动频率。当大气内部的能量发生某种变化时,就会引发雷电或台风。虽然其剧烈的能量转换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灾难,但换个角度想,那也未必是件坏事。假如雷电或者台风能把地面上累积的负面能量一扫而空的话,倒也是件值得感谢的事情。 从这方面去考虑,便不难理解为什么人类自古以来就喜欢祭奠了。当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穿着华丽的衣装又唱又跳时所发出的明快而高昂的频率,肯定能使原来凝重的负面能量因此而灰飞烟灭。万物皆能发出波动,并有其固定的波动频率。了解了这一点,相信除了能让你更加深刻地感知世界,还能令你在面对过去与未知的未来时,一改压抑在你意识底层的忧郁,通过新的发现与感动,为你的人生增添瑰丽的色彩。 既然万物都能发出波动,那么也必然能发出声音。不过我们未必能听到所有的声音。也许少数人拥有能听见树或者花草之间的对话的能力,但绝大多数人的耳朵却听不见植物所发出来的声音。所以,比较稳妥的说法是,万物所发出的每一种波动,都能被置换成各自不同的声音。我们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大约在15~20000赫兹之间。所谓赫兹就是指一秒钟所波动的次数。只能听到这个范围内的声音其实对我们很有益,如果能听到所有的声音的话,恐怕夜里我们就很难入睡了。 自然界的构成真的可谓非常神妙。有声音,就有倾听声音的高手 —— 那就是水。 为什么水听到音乐,其结晶会发生变化呢?还有,为什么听到声音或者看到文字的水,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呢?这一切都因为有“波动”存在,还因为水对万物所发出的波动都非常敏感,它能将那些波动 —— 如实地复制下来。 我们都知道,音乐和语言其实就是一种波动。音乐所拥有的波动频率,是在人的耳朵最乐于接受的范围内。连佛教仪式中的诵经,都通过开口发声,产生出一种有治疗作用的波动。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解释水看了文字后其结晶所产生的变化呢?那是因为写在纸上的文字本身就会发出一种固定的波动频率,而水能够感知到这种频率。 水可以忠实地反映世上所有事物所发出的波动频率,然后通过我们肉眼可见的形式表现出来。看到文字的水,把文字视为一种波动,并将这种波动给它留下的“印象”具体表现出来。 而语言到底又是什么呢?据《圣经》记载,宇宙在创造万物之前,语言就已经存在了。 我从来不认为语言是人创造的,而觉得是人类从大自然当中学会了语言。 远古时代,当人类还生活在蛮荒中时,或许为了自己的安全,通过倾听自然界中种种事物所发出的波动及声音,以确定是否有危险临近,才慢慢学会了自己的语言。 轻拂而过的风声、潺潺而流的水声、动物漫步草丛的脚步声……人类可能通过辨别这种种声音,然后用嘴唇和声带模仿这些声音,并与同类之间相互传递这些信息,这就是人类语言的最初雏形。或许他们当初只能使用两三个最简单的音,但随着文明的进步,积累了更多经验之后,语汇量也渐渐丰富起来。 那么语言又为什么因国家及地域的不同而不同呢?关于这一点,同样可以用语言源于大自然的理论来加以说明。 人类因为居住在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当然就有差异。而地域不同,其自然环境中所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灼热的沙漠、气候多变的欧洲、闷热的南亚小岛,这些环境迥异的地方所发出的声音,肯定是不一样的。 四季分明的地方,拥有的声音就相当丰富,从而用来表达大自然之灵动的语言也异常确切与多样,以像声词为例,就有“哗啦哗啦”、“滴答滴答”、“刷拉刷拉”等等。 无论是哪种语言,当水看到“智慧”后,其结晶都非常整齐而美丽。与此相反,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只要是看了带有辱骂及攻击性的,例如“浑蛋”等字眼的水,便都散乱得无法形成结晶,而且样子还惨不忍睹。 这或许是因为,就如《圣经》中巴别塔的故事所提到的那样,在太古时代,人类曾经使用同一种语言,还可以进一步说明,虽然地域及自然环境存在着差异,但大自然的基本定律却恒久不变。 我所拍摄到的水结晶,大都呈现出均等的六角形,我想这是因为,这种能形成结晶的水与大自然所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相一致的吧。而对于人类无视自然定律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及受到污染的自然物,水都无法形成结晶。 我曾试着拍过东京自来水的水结晶,结果竟呈现出非常可怕的形状。这是因为,日本的日常生活用水都用氯来消毒,使水的结构遭到了破坏的缘故。 水在结冰后,水分子的排列会非常整齐,并形成串联在一起的结晶体,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结构稳定的六角形的样子。但是如果在其中加入一些违背纯自然的成分,水就无法形成美丽的六角形结晶。 “爱”是人的心底自然萌生的、符合大自然定律的 “圣物”,也是生命现象的基本原理,因此水在看到这个文字时会呈现出美丽的结晶。 拥有同样的波动频率会产生共鸣,这就是共鸣的原理。 更有趣的是,即使波动频率不同,但只要呈倍数,一样可以产生共鸣。用钢琴同时弹出440赫兹的“la”音和低八度的220赫兹的“la”音,我们就能听到非常悦耳的音乐。而这时在音叉上敲出上述两个八度音,都会产生共鸣。 只要波动频率呈2倍、4倍、8倍,或者1/2、1/4,均能产生共鸣,而且这个数字可以无限延伸下去。也就是说,无论波动频率相差多少,只要是倍数,就可以产生共鸣。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的话,不管两者在什么层次上,它们都存在着共鸣的可能。 这其实并不矛盾。不同的人就是会与不同阶层的人或事物产生共鸣。有句俗话说,“清浊并饮”,也许这样的生活方式才更自然,更适合人类。 那么人与人之间所产生的爱情,又该如何用波动理论去解释呢? 爱情也是一种共鸣现象。比如,自己的能力如果在波动的世界中可以归为第10级的话,那么自己只能和拥有第10级波动能力的人产生共鸣,或者憧憬着与拥有比自己“高级”的、波动能力为第12级的人相恋。 我总在想,在这种情况下坠入爱河的话,人所拥有的能力就可能发挥到一种极限。如果一个人拥有10级的才能,却常常只能施展出5级来,这时他若和拥有10级能力的人恋爱,他的能力必定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到10级。若恰好对方拥有的波动能力达到了12级,那么相信他的能力肯定将随之提高。所以说,当人恋爱的时候,工作效率就会特别高。人只要一谈恋爱,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周围所处的环境,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改变。这样说的话,那些已经不再年轻、却依然在工作上充满干劲的人,也许是因为无时无刻都在“恋爱”着的缘故吧。当然,这里所说的恋爱,并不仅仅局限于世俗意义上的男人与女人的相恋,而是包括了很广泛的人对人的崇拜,以及对他人人格的敬仰。 恋爱能提高波动频率,同时也能让人逐步完善自身。所以请各位,只要活着一天,就不断展开“恋爱”吧。 与此相反,类似“浑蛋”等语言,也许原本在大自然中并不存在,是人类后天衍生出来的。还有责怪、伤害、蔑视等语言,应该都是人类文明出现之后的产物。 大自然中理应只有“爱”的共存。这只要看一眼周围的自然风景便能明白。树与花草互相尊重,共存共生。动物也一样,狮子只有肚子饿了的时候才会攻击其他动物。大自然中既没有在树阴下受不到阳光普照而怨气满腹的花草,也没有企图独享食物的禽兽。 1989年,美国的科学杂志《21世纪》刊载了一位名叫沃伦·哈马曼的人所写的论文。论文中提到,如果将人体中的有机物质的频率转换成声音,相当于42个八度。若真的那样,我们将最高频率的标准定在八长调的“do”的话,它就会高达570兆赫兹。而1赫兹表示1秒钟波动1次,这也就是说,人体所产生的波动每秒钟高达570兆赫兹。换言之,人类其实隐含着超乎想像的能力。 42个八度的确令人难以想像,但这也恰恰说明,人类拥有各种各样的频率波动。人体就是一个由不同频率所组成的“宇宙”,只是依靠人体本身,就能演奏出一首恢弘的大宇宙交响曲。 我在谈及波动及波动频率的时候,通常会采用我所独创的“八度理论”。 何谓“八度理论”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在包罗万象的万物之中,所有事物所具备的频率,均能包含在跨越一个八度的7个音符内。 宇宙是由频率从高到低的不同事物组合而成,就像钢琴上从低音到高音顺序排列的琴键一样,只要弹奏上面白色的琴键,八度音中的音符即能流泻而出。 其中一个八度的“do”和第二个八度的“do”之间的波动频率相差两倍。但是相差两倍的波动频率,同样都由“do re mi fa so la si”这7个音符“构成”。这也就是说,只要重复这7个音,就可以表现从极高到极低的音域。 那么将所有的波动频率都转换成声音的话,会出现一种怎样的情形呢? 首先,主要会产生一种共鸣现象。同样的波动频率就会产生同样的共鸣。用音叉做个实验,你很快就能明白了。音叉是一种U字形的器具,击打其金属部分就可以发出声音来,通常用于乐器或者合音的调音。 对着音叉敲出440赫兹“la”音,然后让另外一种发声器同样发出440赫兹的“la”音时,音叉就会产生“嗡嗡”的声音,这就是共鸣。 具有同样波动频率的东西,只要一方发出声音,另一方就能产生共鸣。我们通常所说的物以类聚,指的就是这种具有相同波动频率的东西之间相互吸引、相互作用的“共鸣”。如果平常仔细观察的话就能发现,这种共鸣现象随处可见。 走在大街上的狗,看到其他动物往往无动于衷,但是道路的另一侧也有一条狗的话,它就会很敏感地作出反应。此外,还有一些狗听到救护车的警笛声,以及沿街叫卖的喇叭声时,会大声狂叫,这都是一种共鸣。 反观人类也是一样。具有同样波动频率的人与人之间会相互吸引,从而成为亲密的朋友;不同类型的人,不管距离再怎么近,彼此也会漠不关心,甚至相互排斥。如果在生活中,有一个你讨厌的人试图接近你,其实说明你与他之间在某些方面是存在共鸣的。 日本武士道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胜”,换言之,就是不与你的敌人产生“共鸣”。而经过比试后获得胜利,毕竟还是与敌人产生了某种“共鸣”,所以层次要略逊一筹。 “波动”与“震动”不同,彼此之间如果没有共鸣的话,肯定会越走越远,因为我们无法接受与自己不是“同类”的人。 自然界中的诸多事物,大多只能发出固定的波动频率,就像所有的麻雀所发出的叫声都千篇一律(虽然就麻雀本身而言,可能或多或少会有不同),猫狗的叫声也并无太多的变化一样。 相对于它们,人类可以自由地唱出“do re mi fa so la si”来,甚至还能创造出更多优美的旋律。你不觉得这是一个奇迹吗? 惟有人类可以和自然界中的万物产生共鸣;惟有人类可以和宇宙中的万物展开对话,赋予它们能量,并从它们身上获取能量。 但这一切却因为想法的不同,变成了一把双刃剑。如果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某种欲望的话,那他就会把破坏自然的能量,全都散播到世界上。 地球如今之所以会如此脏乱,都是因为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一味地贪图生活的便利,贪婪地追求生活的奢华所致。在人类的生活里,创造出了所谓消费社会,从而极度地威胁到了自然环境。 此刻,新世纪已经来临,我认为,人类已经走到了需要彻底改变意识的转折点。既然人类可以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产生共鸣,那么我想就一定能架起与自然共存共生的桥梁,不再污染自然环境。要对整个世界发射出什么样的频率,要让地球变成一个什么样的星球,这有赖于我们每一个人。 那么你会选择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呢? 只要心中充满爱,值得我们去爱的事物就会源源不断地降临,让我们的生活从此充满幸福与健康。如果我们人类发出的只有怨恨、不满或者悲哀的波动,世界又将如何呢?想必,人类从此会越发深陷于仇恨之中,最后堕落到灭亡的地步吧。 要选择什么样的世界,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可能全在人们的一念之间。
3、水是不同空间的入口 现在,先让我们暂时把书放下,倒杯水放在桌子上,仔细观察一下。或者无须亲自动手去倒水,只需靠想像就可以。那么在你的杯中,或你想像的杯中,映照出了什么?杯中映照出的可能有房间的布置、窗外的景色,还有你凑近的脸庞。水能映照出各种颜色、光线、形状和风景。此刻,你已经知道水的秘密了。而当你凝视水的时候,其实水也在凝视你。不仅如此,你心中所想的,包括你心中的“风景”所营造的那种氛围,一切的一切,水都留存在了自己的记忆里。 那么就让我们多想一想水的事情吧。 各位是不是因为水离我们的生活太近了,而很少会想到它呢?在生活当中,我们会喝水、洗脸,洗澡要用水,做饭也要用水,水在方方面面关心、照顾着我们,但是我们却很少有人会去想水到底为何物。 其实,没有比水更不可思议的物质了。而对水来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冰浮于水这种现象。一般物质,只要从液体变成固体,构成它的分子以及原子的密度通常就会增加,重量也随之增加。但水结成冰的时候,其分子结构虽然排列规则而整齐,但其中还是留有很多空隙。而一旦变成液体时,水分子就会以10万倍的速度剧烈运动起来。由于运动剧烈,分子之间的空隙越变越小,密度则相对增加,因此与冰相比,液体的水要重得多。 当温度为4℃时水的比重最大。如果在充满空隙的水分子结构中加入活泼的水分子,这时温度又恰好是4℃的话,其重量就会增加。若再将其温度提高,水分子就会因为更加活泼而使密度再度变小。 因此,即使外面天寒地冻,湖底的水温也肯定保持在4℃,这对生活在水底的生物而言,确是一个非常容易生存的环境。 如果水不具备这种特性而和其他物质一样,也就是说固体的冰沉没于液体的水之中,真不知道这个世界将又是什么样子。也许因此人类就无法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了。如果气温下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海底或者湖底的水完全结冻,就会将生存于其中的所有生命逼上死亡之路。而现实情况恰恰相反,因为有冰浮于水的特质,海面及湖面上虽然覆盖着厚厚的一层冰,冰面之下的生物却仍能得以延续生命。 另外,水还有易溶于其他物质或者令其他物质悬浮在其表面以便搬运的特点,这也独具特色。 我们从自海水中提取纯净水之难这一点上就可以知道,水是多么易溶于其他物质。半导体工厂或制药厂使用的基本上是纯度非常高的“超纯净水”,但只要我们将这种水放进塑料等容器中,马上就会溶入不纯净的物质,所以说要保持水的绝对纯净状态相当困难。大家也都知道,即便看似很清澈的地下水或者山间的小溪水,其中仍然含有大量的矿物质以及其他不纯净物质。 由于水的这种特性,令大海中不断溶进生命所需的种种元素,从而形成了“生命之源”。现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几乎全都诞生于大海之中。 所以说,水是创造生命之源,没有水,物质与物质之间便无法相互融合,也无法循环再生。水还创造了空气,创造了一种令生命延续下去的秩序,创造了这个生机盎然的绿色的地球。 人类自古以来便认为水是有生命的。在世界上,通常都认可泉涌之地就是生命力旺盛之地的说法,还会在这样的地方修建神社,更有很多人前来参拜。而在古代,会有某些土地非常肥沃,被称为所谓“肥沃之土”,其实这种土地肥沃的地域,地下大都有很干净的水源流过。 水是孕育生命之母,也是生命的原动力。这一切全都有赖于水异于其他物质的特性。 当我这样思考着不可思议的水的时候,在心里却总是无法让自己相信,水也是存在于地球上的一种物质。 至于为什么地球上会有如此多的水,目前公认的说法是,大约46亿年前,地球形成时所喷出的水蒸气变成了雨,落到地面上,积聚成了海洋。 那么地球又是如何诞生的呢?在太阳系诞生之时,气焰似的火球飞速旋转,在其中心部位诞生了红色的太阳,而剩余的尘埃和大气则汇集成地球以及其他星球。这时的地球,还只是一块燃烧着的熔岩,然而其中已经包含着最原始状态的水,也就是氢。在熔岩冷却形成岩块的过程中,这些氢便转变为水蒸气喷发了出来。 当然也有大胆的学者对此提出反对意见。俄亥俄大学教授路易斯·法兰克博士认为,水原本并不存在于地球上,地球上之所以有水,是自宇宙飞来的冰块形成的。也就是说,水来自宇宙。这一说法源自于,法兰克博士在人造卫星摄影仪所拍摄的图片中发现有几个非常可疑的黑点儿,他在调查后认为,这些黑点儿是落到地球上的小彗星。而这些小彗星原本是一个个由水和冰组成的重约100吨的球状物。它们以大约每分钟20个,一年大概有1000万个的数量飞临地球。以此推测的话,这些冰块早在40亿年前就已经开始光临地球,是它们形成了海洋,直到如今,仍然持续地向地球搬运着水和冰。冰块一样的彗星是因为地心引力才落到地球上来的,但太阳的能量使之蒸发成了气团。它们在降落到地球的过程中,到达距地球约55公里处时,便与大气层的空气混为一体,随着风变成冰状的颗粒继续下落,再进一步转化成雨水,落到地面。 数年前,美国太空总署与夏威夷大学承认法兰克博士的说法可信度很高,并通过媒体予以了大篇幅的报道。但世界上大部分学者仍然非常顽固地否认这种说法。而如果公开承认这种说法,恐怕世界上所有图书馆的藏书都必须要改写,人类起源的进化论以及其他与地球生命、历史相关的学说都要重新解释了。 众所周知,假如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的诞生。如果说作为生命之源的水的确来自宇宙的话,那么就相当于承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的生命都是外太空的产物了。 不过,水来自地球之外的说法,倒比较容易解释水所具有的几个不可思议的特性。 为什么冰能浮于水?水为什么具有如此易溶于其他物质的特性?拿一条毛巾,把一角放入水中,又为什么能反地心引力而将水吸上来呢?这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如果从水原本就不属于地球的观点来解释的话,便好理解得多。 水来自宇宙 —— 这一似乎有违常规的理论,或许很难令人信服,但确实是一种充满魅力和让人兴奋的说法。水在结束了它在宇宙的漫长旅行后,接着又开始了它在地球上的小小旅行。 自宇宙飞临地球的大冰块,先是化为了云,尔后变成了雨。雨在洗净山峦后,沁入泥土,摄入丰富的矿物质后,成为了地下水,然后变成涌泉,重新回到地表,汇流成河川。从河川流入大海的水,再经过太阳的蒸发,又回到大气中变成云,并形成云层后,重又以雨的形式回归地表。 在这个“旅行”期间,水带着地球上的种种矿物质,通过循环而孕育了生命。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也很神奇地溶入海水中,促进了光合作用,并维持了大海中生物链的非常微妙的平衡。 生命是在海中诞生的。诞生的过程据说是在距今38亿年以前,生物开始进化,经光合作用后形成了藻类,并释放出地球上最初的氧气。氧气通过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创造出了环绕地球的生命面纱,那就是臭氧层。 据称,生命在4亿2千万年前开始在陆地上出现。这些生命全都依赖氧气及臭氧层,才能从幽暗的海底世界中解放出来,从而获得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人类的始祖,也就是原始人则在约200万年前诞生于非洲。如果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换算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基本上是在一年即将过去的除夕晚上8点才终于呱呱落地的。而臭氧层及氧气的形成,才最终造就了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由此可知,孕育地球生命的是水,水通过溶解各种物质,扮演了从山川到海洋源源不断输送生命能量的角色。而水能扮演这种角色,全都依仗于它具有其他物质所不具备的特性。 然而这一雄壮的生命诞生之旅的展开,难道真的是一种偶然吗?每每想到这段始于远古时代的生命诞生史,我便总是觉得水飞临地球,引导进化,并造就完整的生态体系,一定有其伟大而神秘的意义。 日本筑波大学名誉教授村上和雄,因为解读了人体内被称之为“瑞宁”的氧气遗传基因密码而闻名于世。他曾说,越是进一步地了解这一遗传基因的信息,越是不能不承认,其实是某种特定的存在,在如此细微的空间里,竟然蕴涵了如此丰富、缜密的信息。村上教授说,这让他对此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于是他将这一伟大存在称之为“somethinggreat”。 围绕着水所写就的壮丽诗篇,让人感觉如果不提到“somethinggreat”,似乎就无法详尽其丰富的内涵。于是生命就这样沿着大宇宙的意志不断地拓展着它的宏伟蓝图。 那么,来自宇宙的水又是带着一些什么样的信息降临地球的呢?也许它的目的就是想在地球上展开其所蕴涵的生命模式,而那恰恰也是生命的一种实态。 从天而降的雨水经过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岁月渗入泥土而成为地下水。瑞士研究河水长达30年的原苏黎士工业大学教授琼安·戴维斯将这样的水称之为“wisewater”,也就是“智慧之水”,而刚刚落下的雨水则被称为“幼稚之水”。 自天而降的雨水在经过泥土向下渗透的过程中,会获得很多来自矿物质的信息,从而成为“智慧”之水。 琼安·戴维斯女士曾经担任大学教授长达30年,退休之后仍在从事着对河水的研究,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性。我曾在瑞士的研讨会上做过以“水”为题的演讲,就在那次会上,琼安教授也发表了自己卓越的研究成果。 琼安教授正在研究关于水资源处理的问题。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基本上都采用管道供水的方法,这种供水系统其实对人体并无益处。水经过高压处理后再由管道输送到每家每户,其分子结构就会受到破坏,让水损失很多矿物质。 如何把结构没被破坏的水提供给更多人,如何才能建立穷人也能用得起的简易的供水系统,都是琼安教授正在不断研究的课题。例如,琼安教授曾经提出一种使用水晶的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在水中放入小水晶,这样便能长久地保持水中的矿物质不至于流失,而且如果用这种水灌溉植物,植物也会生长得非常好。另一种方法就是使用磁铁,或者在水龙头的出口处加装可以使水呈涡状旋转的装置,这些都是琼安教授长年研究的成果。也就是说,琼安教授研究的目的在于,如何让饮用水更加接近天然水,从而让人获得更多对身体有益的东西。 对于水结晶的研究,琼安教授说:“我听说很多人都在从事水的研究工作,相信这样的研究能给人带来一些启发。其启发之一就是我们要对水心怀更多的敬意;其二是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才知道,水其实对许多非常纤细而敏感的物质都能产生一定的反应,因此我们通过更进一步的对水结晶的研究,可以告知科学家或有关单位,我们现有的水资源并未得到相应的保护。另外,在保健或者医疗领域,这项技术也应该得到应用。过去我们不太重视水的物理性质。例如,大家都普遍认为富含矿物质的水就是好水,却不知矿泉水中的矿物质也会造成动脉硬化,关于这一点,很少有人向人们做过相关的说明;另外,在矿泉水中加入碳酸,因为碳酸的酸性较强,其实对人体并无益处。不管怎样,人要小心的不应该是天然流动的水,而应是装在瓶子里的水,因为一切水都有流动的欲望。” 琼安教授还说:“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回对水的崇敬之心。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对水的敬意已经微乎其微了。而在古希腊的时候,人们对水的尊敬程度则要深得多。为了守护水神,甚至还产生了很多神话故事。但是曾几何时,以非科学的名义,神话被拒绝在神圣的殿堂之外,人们只是将它视为一种单纯的物质,认为只要以科技手段净化它就可以了。可是被净化过的水绝不同于清澈的水,通过科技手段净化过的水,根本无法形成美丽的结晶。其实水需要的不是净化,而是彻底的被尊敬。” 如果不是与水长年打交道,恐怕是说不出这么一席话的。像琼安教授这样具有非凡的研究成果的学者,能对水满怀敬意,并对我的水结晶研究充满兴趣,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琼安教授后来又给了我这样一些鼓励:“假如能够确立水结晶研究的物理性,肯定将成为具有相当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到那时就完全可以大声地告知全世界了,就像瑞士在水的相关研究上受到世界的重视一样。” 我刚好也正想以瑞士为据点,架构一个以对水结晶的研究为主题,并进一步把文化性研究作为重点的中心,得到琼安教授这样一番鼓励,我顿时对此充满了信心。 水能记忆信息,还能通过在地球上的循环来传达信息。由此可知,来自宇宙的水包含着很多关于生命的答案。而解读水的秘密的惟一方法,就是观察它的结晶。 在目睹了很多很多水的美丽结晶后,我仿佛真的看到了生命的真谛。看到“爱”字的水结晶整齐而美丽,看到写着“爱”字的水结晶庄严而素美。这都是水所呈现出来的生命的光辉,也是来自灵魂深处的生命的真实形态。 更进一步说,我们所见到的水的结晶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生命创造的过程。水会因为我们的注视而随时变化它的表情。我们的视线就是它变化的动力。当我们对它投以善意的注视,也就等于我们给了它某种勇气。而当我们的目光充满敌意或恶意时,它顿时会失去动力。 以前,我曾经在我负责的杂志上,让读者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两个瓶子里装上米饭,每天对其中的一个瓶子不断说“谢谢”,对另一个瓶子则每天不断地说“浑蛋”,一个月后,看看它们都会发生一些什么样的变化。于是,不少小学生们每天放学后便开始和两个瓶子里的米饭说话。 过了一个月后,“谢谢”瓶子里的米饭呈现出一种发酵似的样子;而“浑蛋”瓶子里的米饭,则腐臭变黑了。 我在数年前出版的水结晶摄影集里介绍了这个实验,结果全国几百个家庭也做了同样的实验。每个家庭都得出了相同的结果,但是其中有一个家庭尝试着做了与别人不尽相同的实验。这个家庭除了分别对两个瓶中的米饭说“谢谢”与“浑蛋”外,还另外准备了一个放进了米饭的瓶子,但是既不贴标签,也不和它说一句话。总之就是对它置之不理。结果如何呢?对它置之不理的那个瓶子里的米饭,甚至比骂它“浑蛋”的米饭还更快地腐烂了。这个实验被很多人重复了很多次,也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也就是说,对它置之不理比鄙视它伤害更大。这个实验也会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那就是要多关爱孩子,多和他们说说话。所以,现在正处于孕期的妇女,请多关心你们腹中的胎儿,要经常用温柔的声音和他聊聊天。 对放在自己房间里的绿色植物也一样,如果能多注意到它的美丽,同时多赞赏它几句,相信它会更加茂盛、更加迷人。对自己养的宠物或昆虫之类的,也要记得和它们多说说话才好。 我真心希望通过这些话,能让更多人关注水,对水充满敬意,那样的话,水一定会在我们眼前呈现出它更美丽的结晶。那时,即便是一个小小的结晶体,都让你拥有了一个异常美丽的世界。 相信我们都期待着那样一个结果。大自然赋予人们和自己一样的创造力,让人们拥有并自由地使用它。此刻,我们每个人肯定被那温柔的眼神默默守护着。 而生命的记忆随着它的载体——冰块自宇宙而来,然后诞生出生命,再诞生了人类,创造了我们。那么,现在就让我们面对水,为它注入生命的力量吧。你的意识、你的视线、你的爱心、你的微笑……这一切都能为水注入新的生命的活力,从而不断地创造一个全新的宇宙。
4、意识创造奇迹 受到水的不可思议的魅力吸引之后,我反复不断地展开了很多与水相关的实验,同时,也有幸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水,看到了它们所呈现出来的各具特性的美丽的样子。 但是同时,全球各地水污染问题的现状也毫不留情地暴露在我的面前。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言,如果20世纪的战争是为了争夺石油的话,那么21世纪的战争很可能是为了争夺干净的水。 前面曾经提到过,因为用氯来消毒,日本所有城市的自来水都无法形成美丽的结晶。而自20世纪初始于英国伦敦的用氯消毒自来水的方法,在日本已经沿用50年了。 与自来水不同,泉水或河流上游的天然水,却能形成美丽的结晶。这些能够呈现出美丽结晶的水,都是50年前自天而降的雨水变成地下水后再流到地表的。而那时的日本已经正式进入了工业化社会。 可想而知,雨水污染已是整个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在雨水污染严重的日本城市采的雨水样,经实验后发现,不要说形成结晶,就连样子都极其丑陋。这些让我们了解到,工业污染不仅在不断地污染循环水,还在不停地向地球上散播着有害物质。 好在还有救。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水也开始逐年恢复了它那美丽的结晶。 而污染归根结底就是人们的意识造成的。到今天,世界各地之所以出现环境污染问题,都是人类只图生活便利的自私心理所致。 迄今为止,通过水结晶的照片,我们知道,水纯净得好似一面心灵的镜子,这面镜子好像同时也在指引着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 人类的未来将何去何从?我们将以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来捍卫我们的地球?对这些问题,我不禁生出一些想法。 首先,我们知道,人类本性原本是美好的,而且还拥有卓越的能力,我们应该停止再扮演恶人的角色。或许我们过去一直都低估了自己的能力,人类其实拥有非常强大的力量。 目前已被证实的物质元素大约有108~110种,但我想其实肯定不仅仅这么多,而在自然界的拥有者中,恐怕人体所拥有的元素是最多的。 构成人体的元素,迄今为止已经知道的大概有90多种,我相信人体内一定还有尚未被发现的元素存在。或许随着人体不断进化,新的元素还会产生,使人体的构造更趋完美。 越是高等的生物,体内拥有的元素就越多,而且还会与日俱增。比如说,与人相比,植物的元素就要少得多。含有的元素少,又会怎样呢?虽然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都有“痛”感,但只有人类和与人类相近的高级动物才有悲伤或者感动等高级情感。 如果肯定人类来自于宇宙的话,那么认定人体拥有宇宙所含的全部元素就可以成立。 佛教说人有108种烦恼。而所谓烦恼,就是我们生而为人的迷惘、执著、嫉妒、虚荣等心态,然后从烦恼中又衍生出我们的痛苦。我总在想,人所有的108种烦恼会不会和108种元素是一一对应的呢?也就是说,人体内可能拥有更多的元素 —— 108种。 我率先在日本介绍的波动测定仪就能证明我的这种猜测。所谓波动测定仪,就是测定每一种物质所拥有的波动,然后将其波动频率依照原样传递给水的一种仪器。 我用这种仪器测了很多人的波动,发现人在处于消极状态中时,其情感波动正对应了不同元素的波动。 例如,人在烦躁时的波动和水银的波动是一致的,在迷惘时的波动与铁的波动相同,而人际关系则对应亚铅,等等,彼此之间相互都有联系。 近些年有人指出,使用铝制的锅或者餐具可能会导致老年痴呆。但其实这是因为铝与人的悲伤、寂寞等情感的波动几乎完全一致的缘故,因此我推测,不是因为铝制品中的铝导致老年痴呆,而是老人寂寞或悲伤的情感引发了铝元素,进而导致了老年痴呆。 前面介绍过的瑞士杰出的水质研究专家 —— 琼安教授曾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有位物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分析太阳系行星的位置对水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将几种不同的矿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当行星走到特定位置时,含有何种矿物质的水会被吸附到吸水纸上。”结果发现,当土星强烈影响地球时,含有铅的水会发生反应。只有含铅的水会被吸附到吸水纸上,而含有铜、铁、银等其他矿物质的水则没有任何变化。从这个结果可以推测,土星似乎和铅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而金属与人的情感或情绪是会产生某种共鸣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土星是与人的愤怒情感有着某种很强的关联的。 这就可以解释一些占星术中所提到的各种行星的性格,很可能是与金属产生的变化相关。 这个结论和我所主张的人的108种烦恼对应108种元素的观点颇有相似之处,也让人很感兴趣。太阳系有9大行星,9×12刚好是108。如果用元素周期表去换算的话,差不多就知道哪个行星对应着哪种元素了。 我偶然看到一个电视节目中提到,所有的元素都来自于宇宙爆炸时的超高温,这也是一个引人深思而有趣的话题。 人只要活着一天,便无法从108种烦恼中解脱出来,该如何与纠缠不清的种种负面情感相处,正是活出一个充实人生的关键所在。 那么到底要如何面对心中的愤怒、悲伤或怨恨等情感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人大可不必去否定我们所具备的任何情感。人的消极情感与生俱来,无论什么人,都是带着自人类诞生以来的我们祖先的记忆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这其中自然包含着那些消极情感。 但是话说回来,被极度消磨身心的消极情感所困扰的确不好受,不管是不是暂时的。那么到底要如何化解这种种消极情感呢?了解了波动法则,答案就能一目了然 —— 只要发出与消极情感相对的波动频率就可以了。当这两种情感的波动相遇并相互抵消后,消极情感就会消失。 数年前,日本某大学曾发明了“以音消音法”,这种方法是针对噪音发出抵制的声音,从而成功地研制出让电话周围保持安静的方法。具体方法是,测出声音所具有的波形,然后通过放音设备向它发出具有逆向波形的声音,这样就能消除某些杂音。这项技术目前已被应用到消除汽车引擎噪音上。 人的情感也一样,相对于消极情感,也就有积极情感的存在。以下两相对应的情感,就具有完全相反的波形。 怨恨 —— 感谢 愤怒 —— 温柔 恐惧 —— 勇气 不安 —— 安心 焦躁 —— 沉着 压力 —— 平常心 完全相反的两种情感,具有波形相同但方向相反的特性,这正说明,每个人都有其两面性。 大家都知道,越是性急的人,情感也越脆弱。还有可能我们隔一段时间就会听说,某个众人眼中的大好人,却忽然有一天铤而走险成了犯人。报纸上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报道:交往时非常温柔的男人,一旦有一天女人提出分手,男人就会突然恼羞成怒,不断地打电话进行骚扰,甚至最后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跟踪狂。 世界上既没有人格完美无缺的人,也没有坏到骨子里的人。同时具备这两者,或许才是所有人的真实面目。 因此,当我们受困于某种消极情感时,便可有意识地让自己的心中滋生出积极情感,以消除这种消极情感。比如,因心有怨恨而病魔缠身的人,应寻回那份感激之情,以治愈自己身心的伤痛。 然而心中充满怨恨的人,实在很难很快找回那份感激之情。这时候,就可以通过“代为感恩的人”,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为你身心的痊愈提供某些帮助。所谓“代为感恩的人”,就像它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那样,让别人替代你去感恩。 例如,法国著名的许愿泉,以其泉水可治愈病痛而闻名于世,这不正是因为泉水中饱含着感谢之情吗?相传,因心中充满怨恨而病魔缠身的人,只要喝下这里的泉水,病痛就会很神奇地痊愈。 顺势疗法的原理也一样。为什么在理论上只要将物质稀释到其分子已经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就能将原本具有毒性的物质,变成具有治疗功效的药物呢?这是因为,经高度稀释后,物质将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其波动的信息,而无论是毒还是药,它们都源自一种波动。 药物这种东西,原本对身体就未必好。虽然,它可以消除病痛的症状,但同时它也是一种剧毒。 像镇痛剂这种药物,它的波形与疼痛的波形正好相反。人类制造的镇痛剂,通常是将几种物质混合,让它产生与疼痛相反的波形,然后将它注射到老鼠身上,进行实验后,如果没什么不良的反应,便可让人服用了。 但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后,它们由几种物质混合而产生的波形也将随之消失,这里的每一种物质都会恢复到混合之前所拥有的原貌,这时,每一种物质又会拥有各自不同的波形,只要这些波形足以破坏其他细胞,在人体内就会产生副作用。 药物的确可以有效地治疗病痛,但是药物为什么会具有治疗效果,目前还没有十分明确的定论。 而从波动理论来看,医疗的世界简直就像是另一个我们不可知的世界。 医院的某些外科手术中,尝试过利用强烈的波动来杀死受到破坏的细胞。我们知道,通常需要用这种治疗方法时,人体中的脏器或者细胞已经到了一种严重受损的状态。当人体的正常细胞遭到破坏时,有点儿像自楼上坠落到地面的一瞬间,会令人体的波动频率剧增到原来的数百倍。这真的是一种非常糟糕的状况。 波动频率的急剧变化,会令人有种剧痛感,有时还会因此而令人丧命。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通过施加强烈振动波的方法,以期达到治疗效果。 我还认为,治病救人的医生,同时还应该是个哲学家。古时候为人看病的有很多都是巫师或者和尚,这些人看病的方法就是引导患者的生活起居符合自然常规,从而唤醒病人体内自然恢复的能力。 除了治疗人的病痛之外,如果医学能更进一步了解并掌握人的意识,也许有一天我们就不再需要医院和医生了。到那时,生了病的人只要向街头的哲学家咨询一下人生的错误及挫折,便可以放心地走入正常生活了。也许将来的医生都会转型为人生顾问也说不定。 我从许多健康咨询的病历中发现,人的很多病其实都由消极情感所致。只要消除了造成疾病的消极情感,很多人都能恢复健康。所以说,尽量保持一种积极的、正常的心态其实非常重要。 目前医学界已经不断证明,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能够增强免疫力,让身体更快恢复健康。甚至有的医生还让一些癌症患者通过登山等活动,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提高免疫力。 另外,一些医疗机构还提倡不仅要对症下药,同时还需多了解病人的心理及生活状态,进行一种“整体治疗”(Holistic Health Care)。日本目前就设有推行整体治疗的协会。 坚信眼见为实的时代已经过去,开始关注人的心灵的人在不断增加,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世界确实在朝着这个方向迈进,也许在21世纪里,重视人的心灵深处的东西将成为主流。 人的肉体是由水构成的,人的精神却由意识构成。保持水的清澈与顺畅,不仅是最好的保健方法,同时还能让人的精神洁净而清明。试着让你的身体里充满水的美丽结晶吧!这一切全都取决于你有着一颗怎样的心灵。 爱是治疗一切的良药。发现这剂“良药”之后,我就开始不断倡导“爱具有免疫力”的观点。爱能战胜一切消极情感,是恢复身体活力的最佳“挚友”。 但是在长期研究水的过程中,我又不得不对自己的观点做一些修正。因为我发现,免疫力不单单只来自于“爱”,更准确地说,应该源于“爱与感谢”。这一点,通过下面这个实验可以得到证实。 为了了解电磁波对人体会产生什么样的不良影响,我把水放进微波炉加热,然后拍下了它的结晶的照片。我拿加热后的蒸馏水结晶的照片,和同样加热但曾经给它看过“爱与感谢”字样的水结晶的照片进行比较,发现前者的结晶已经完全被破坏,但是后者的水仍然能形成结晶。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爱与感谢”这句话的波动,可能足以抵抗电磁波的负面影响,从而具有免疫力。 前面我已经提到过,看过“爱与感谢”几个字的水,能够呈现出异常美丽的结晶。当然,只是看过“爱”字的水结晶也很美丽,但是与前者相比,却缺少了那份淡雅而神圣的气质,没有那种如钻石一般绚烂的光芒。 比起感受过“爱”的水结晶,“爱与感谢”影响下的水结晶更接近“感谢”的形状。也就是说,“感谢”的波动更有力,影响更强。 谈到“爱”,它通常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能量。无条件地发自内心的关怀,就是爱。 而与“爱”相对的“感谢”则是一种被动的能量。我们“感谢”的往往是他人对自己的施予,“感谢”的是现在自己拥有的生命。“没有容器装盛,以双手恭捧。”用双手恭捧的,不正是感谢吗? 爱与感谢犹如阴与阳。爱是太阳,感谢是月亮;爱是男人,感谢是女人。 那么为什么属于阴性的“感谢”的能量更强过积极、主动的属于阳性的“爱”呢?这个问题曾经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个想法突然浮现于我的脑海。这个想法对于人到底该如何生活也有非常大的启发。 爱与感谢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在这里我用水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H)和一个氧原子(O)构成。H2O就是代表水分子的符号。如果爱与感谢也像水一样以二比一的比例构成的话,那么从影响力的大小来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感谢为二,爱为一。也就是说,感谢的能量比爱要大两倍。 两份感谢加上一份爱,这不就是人类本来的生活方式吗? 我曾在某次演讲中提到了这件事,演讲结束后有两位女性走过来对我说:“您的一席话真是太令人感动了。不知道那是不是就像我们只有一张嘴用来说话,而却有两只耳朵用来倾听一样呢?”我听了她们的话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回答说:“没错!的确如此。”她们为我上了很好的一课。 放眼整个自然界,被动能量似乎更强些。比如说海里的鱼,通常会产下大量的卵,但未必全部能孵化成鱼。实际上可以孵化成小鱼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其他大部分卵,全都成了别的鱼的食物了。 那么古人的生活中的爱与感谢的比例是否也是二比一呢?我觉得,人类自初始就在与这个法则背道而驰着。 的确,自古以来人类就在不断歌颂着爱的美好,对于爱的强大力量也有非常深刻的感知。但是,正因为过于将目光的焦点集中在了爱的能量上,以至于过分发展了一种一味强调主动而积极的文明。 过去我们忽略了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事物,蒙蔽于就在我们眼前的清晰且唾手可得的东西。还为了得到更丰富的物质生活,彼此之间不停地争斗着,让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几乎变成了一个争端不断的战争史。 的确,这些行为必定都出自于爱,为了心爱的人,为了所爱的祖国……然而,只要持续这样的生活,争斗就会永无停歇。尤其是20世纪的人类历史,更是充斥着这种不断的纷争。 事到如今,人类这样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再也行不通了。我们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加富裕的生活,已经牺牲了很多东西——森林遭到了破坏,干净的水源在逐渐枯竭,甚至就连土地也被分割、销售起来。 我们的未来需要的是心存着一份感谢,这必须从知道“满足”做起。我们要感谢自己能生活在受到大自然眷顾的资源丰富的地球,也要感谢孕育了我们生命的水,更要感谢我们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能活在这样的世界是何其美好的一件事啊! 睁开眼睛,你会发现这世界上到处充满了值得我们去感谢的人、事、物。 如果我们真的能心存感谢,那么充满我们体内的水就会更加清澈而明净,而你,也将因此化身为晶莹剔透的水结晶。
5、瞬间世界能否改变 大家知道得到纯净水的方法吗?或者说,你知道纯净的水到底在哪里吗? 是阿尔卑斯山麓的冰?是南极,北极的冰?还是就是市面上出售的标榜“纯净水”的瓶装水? 无论你的答案是什么,其实都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不管多么纯净的天然水,如果你心不善,这水也绝不会变得纯净。 你的心是否透明而清澈?你有没有工作上的困扰?在家中有没有让你难以启齿的事情?如果你心中怀有未解的情结,再甘甜的水喝起来也会觉得寡淡无味。 而运动后大汗淋漓时喝的水,即便是没什么特别的白开水,都会令你感觉很好喝。这正说明,最重要的是你的心。 我不是在这里提倡唯精神论。相信各位已经明白,同样是喝水,心怀感激时喝的水跟心情浮躁时喝的水,会让同样的一杯水变成截然不同的东西。 我们的所思所想时刻都在影响着这个世界。如果我们能充分地对这个世界展现我们更多的创意及语言才能,这个世界必将产生更多美好的事物。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发出破坏的信息,地球说不定还会去破坏整个宇宙。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体会,就不要再去怨天尤人地抱怨自己的际遇,或者将自己的不幸怪罪到别人身上。现在,就在这个瞬间,你足以改变你的世界。而你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作出一个选择。 你是选择到处充溢着爱与感谢的世界,还是选择充斥着不满与病痛的世界?全都在你的一念之间。 佛教认为,世界是瞬息万变的,从来不会有一刻的静止。从波动的原理来看,维持波动的能量也必须时刻保持流动畅通,不能有任何的停滞。 “瞬间即世界”的想法带给人生某种希望。我们没有必要留恋于过往,因为凭借自我努力便能把握未来的世界。其实身处此时此地的你,手中已经握有决定一切的那把关键的钥匙。 为了说明人的意志对这个世界到底能产生多大的影响,据说有人通过“消云游戏”去验证。其中的道理想必就是用人的想像力去使云消散。 找个晴天,从漂浮在晴空中的无数云朵中选定一朵作为自己的目标,如果选择的是夹杂在很多云朵之中的小云朵,可能更容易令其消散。做“消云游戏”时,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心理准备。首先要对自己深信不疑,相信自己绝对能让云消散;另外就是不要太过专心致志了。因为这有点儿像逆向思维,如果太过专心致志的话,恐怕反会无法适度地传达能量了。做好心理准备之后,在脑子里想像从你的内心向云朵发出了肉眼看不见的波。记住要尽量地让能量准确地对准你的目标——也就是那朵你希望其消散的云。然后,对云说“云不见了。”同时再对自己发出的能量说:“谢谢你。”只要按照这个顺序做,云就会慢慢变淡,并在几分钟之内消失不见。不论这个游戏是否可以验证,许多人都承认,人类意志的能量,具有强烈的影响万物的能力。而云是由水构成的,同时还是一种气体,所以应该更容易对人的意志产生反应。 在过去,如果说人的意志可以影响物质,通常总免不了遭到“不具备科学性”的非议。但现在最前沿的科学已经发展到不进入精神或意念等非肉眼可见的领域便无法解释很多东西的境地。 从量子力学开始,到荣格学派的心理分析理论,再到遗传基因学派,都已经开始肯定在我们居住的三维空间之外,另有一个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世界。据说,那个世界不仅看不到、摸不着,而且就连时间都不存在。 因研究量子力学而闻名世界的大卫·博姆(David Bohm),将我们可以感知的这个世界称为“明在系”,并且认为“明在系”的背后另有一个被称为“暗在系”的世界。“暗在系”的世界了解“明在系”世界的一切,而生活在“明在系”的事物则记载了“暗在系”世界的一切信息。 也许这有点儿难懂,但换句话说,其道理与“一沙一世界”有些相似。从一小部分宇宙,可以窥见整个宇宙的全貌;一个人的身上就记载了宇宙全部的信息,甚至其中的一个细胞的身上,也都刻画着整个宇宙。 而所谓整个宇宙的信息,自然包含了时间。也就是说,现在的你的身上,记载了全宇宙的信息,包括它的过去、现在、将来的所有信息。世界瞬间万变,这绝非一种耸人听闻之说。 但我们“现在”所说的“瞬间”到底是指什么?用物理学又如何去解释? 博姆认为,每一个“瞬间”在宇宙展开的新的投影就是“现在”。而下一个“瞬间”又会重新展开新的投影。简单地说,也就是每一个“瞬间”都将出现一个不同的世界,只不过“瞬间的世界”将会影响下一个“瞬间的世界”,由此相互联结成一个相似的世界。 从这种理论来看,世界不仅瞬息万变,而且还在不断地更新着,而我们的意志正协助着这个世界的更新。了解这一点,也许你对人生的看法也会从此改变。 前面说的那些可能有点儿不太好理解,甚至光在脑子里想想就已经觉得乱成一团了,但水结晶能将这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水却能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它的变化,并且传达给我们。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我用波动测定器测量水时所发生的一件事情,我要以此来证明我的说法。 那一天,与日本相隔甚远的波斯湾,爆发了多国联军同时攻击伊拉克的海湾战争。开战当天的下午,我碰巧正在东京湾测量自来水的波动情况。结果发现,当时水中所含的水银、铅、镉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的波动值高得很异常。我很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还以为是机器出了故障。不断重复地进行检测,结果却都完全一样。 这个奇怪的检测结果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一直到第二天看了报纸的报道后才恍然大悟。报纸的头版大篇幅报道了海湾战争的消息,据说第一天攻击伊拉克所用的炸弹的数量,就相当于整个越南战争所使用的全部炸弹。 炸弹在距离日本数千公里外的地方爆炸,但几乎同时,我却能检测到可能受炸弹爆炸影响所产生的有害物质的波动。这可能吗? 我的意思不是说在波斯湾四处飞散的有害物质一瞬间就飘到了日本,而是在地球另一端开始炸弹攻击时,炸弹所具有的有害波动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传遍了整个地球。 也就是说,波动应该存在于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世界及我们居住的三维空间之间,所以水才能觉察到地球上任何地域所发生的事情,并迅速“告知”我们。 那天我并没能拍下当时的水结晶照片,如果能看到那时的水结晶照片,相信会更加具有说服力。 在我们所在的世界之外,还另有一个不同的世界存在,从那个世界反观我们现存的这个世界的话,一定能观察到一些异同。 英国的鲁伯特·谢多雷克博士,致力于研究如何连接肉眼看不到的世界,从而为人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观。他在剑桥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后,留校开设了生物化学及生物学课程,同时也以英国皇家协会特别研究员的身份,活跃于这一领域。 谢多雷克博士在20多年前发表的论著中阐释了他的理论。然而当时的科学杂志《自然》却给了他的理论以“应烧毁丢弃”的不公正评价。尽管如此,他的理论依然很深入人心,有很多人做了相关的实验,并引起了轰动式的话题。 那么谢多雷克博士到底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理论呢?我们常说:“一生二,二生三。”比如飞机坠毁事件,有时会接二连三地发生。即便是社会与历史也一样。从整个人类历史的长远眼光来看,许多悲剧都曾不断重复上演过。为什么同样的事件会接二连三地发生呢?谢多雷克博士以一种科学的态度解释了其中所包含的秘密。 我们知道,所谓科学的态度 —— 就是将“物”还原为一种现象进行考察。然而,谢多雷克博士的论点却与此背道而驰。他认为,只要同样的事情发生过几次之后,就会形成事件的“形象之场”,而只要和这个“形象之场”产生共鸣,同样的事情就能再度发生。这里所谓的“形象之场”,并非一种能量所传达的信息之类的东西,而是与家装的室内设计图有点儿类似。 谢多雷克博士提出的也是一种“共鸣”理论。他认为,不只声音会产生共鸣,事件也会产生共鸣。他将连续发生同类事件的场所称为“形态形成场”,将所发生的同类事件称为“形态共鸣”。尽管他的观点遭到了《自然》杂志的否定与批评,却得到了一些新科学支持者的好评,从而掀起了论点截然相反的激烈争论。的确,谢多雷克博士的论点不仅奇特,还远远超出了人们通常所能理解的科学范畴。然而,许多谜一样的事件的发生,却可以从这个论点中得到很明确的解释。 为了验证谢多雷克博士所提出的“形态共鸣”理论的真伪,英国电视台进行了公开的实验。首先,电视台准备了两幅画,这两幅画不仔细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只不过有很多颜色夹杂其中罢了。但其实画中有画,其中一幅是一个戴帽子的女性,另一幅是一个蓄着胡子的男性。接着,电视台在电视上揭晓了其中一幅画的答案。而在揭晓这一答案前后,电视台分别做了两幅画的辨识实验,目的是观察电视揭晓答案前后,观众回答的准确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当然,两次实验所选取的观众是不同的,参加电视播放后实验的观众并没有看过电视播放的内容,所以也就不知道到底哪一张是电视上所揭晓的答案。结果如何呢?电视台播放蓄胡子男性的频率要明显高于戴帽子女性。为慎重起见,电视台还使用了与英国及爱尔兰无关的其他国家的人物形象。可结果是,参加播放后实验的观众猜对的比例,竟然比播放前的多了三倍。这个结果正说明,许多人将已经知道的答案,给了那些素昧平生的人某种暗示。用“形象共鸣”理论可以解释为,在之前的观众那里形成了能正确识别画中画的“形象之场”,从而使答案的准确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谢多雷克博士的理论还可以解释遗传现象。也就是说,遗传不仅仅是遗传信息的再次复制,同时还因为有“形象之场”的存在。其他诸如被称为“同时性”的巧合,或者荣格所提倡的集体无意识及“原型”,都可以用这一理论得到解释。谢多雷克理论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旦形成“形态形成场”,其传播就可以跨越空间与时间的界限。换句话说,只要有“形态形成场”存在,就可能在瞬间影响到其他地方,这也可以算做是世界瞬息万变的一种。 第一次听到谢多雷克博士的理论时,我非常吃惊,因为我对于水结晶照片的研究,简直就是一种肉眼可见的“形象之场”共鸣现象。 在最开始拍摄水结晶照片的时候,几乎有近两个月的时间,我根本无法获得一次成功。而当我终于拍到第一张水结晶照片的时候,我的助手也随之开始接二连三地终有所得。或许这也是一种“形象共鸣”。 之前虽然听说谢多雷克博士的论著曾在日本出版,并很快跃居畅销书之列,但我之所以对他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还主要因为我在电视上领略到了他的口才与雄辩,那是一个名为《六位不容忽视的科学家》的电视节目。 4年后,我在欧洲做巡讲时有幸见到谢多雷克博士本人。来听我演讲的人当中恰好有人认识谢多雷克博士的夫人。在他来电话邀请之后,我到他位于伦敦的家中去拜访。谢多雷克博士对我所从事的对水结晶的研究了解很多,还说他大约每个星期都会收到一封提到我的信或者电子邮件。虽然我是带着很多问题去向谢多雷克博士请教的,但因为他对我的研究好像真的很感兴趣,最后反而变成了是我在不断地回答着他的问题。谢多雷克博士对我说:“我一直研究生物学与生物行为,从未研究过水,对水的了解很有限。不过此后我的研究也许会和水结晶的研究有某些联系。我最关心的是人的注视对某些事物的影响。比如说,有些人,只要有人背后注视着他,他就会有感觉。我想做的是统计与此相关的一些数据。当然,这样的研究很容易流于主观。所以我想也许这样的实验可以以水为对象。对之漠视、置之不理的水与受到特别关注的水,普通人眼中的水与坏胚子所注视的水……设定这样几种情形,再观察水的变化,然后拍下它的结晶照片,我真的很想开始从事这样的研究。” 谢多雷克博士所想做的实验,与我前面提到的对着瓶子里的米饭说话的实验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信他也可能得出同样的结果,那就是对置之不理的米饭,比对它说“谢谢”或者骂它“浑蛋”的米饭腐烂得更快。我也将这个结果告诉了谢多雷克博士,他非常感兴趣,但也提到,由于这其中牵扯到微生物的成长,其过程应该比较复杂。如果把这个对象改为水的话,结果会更简单明了。 目前谢多雷克博士对人的精神感觉方面的研究颇感兴趣。比如,宠物的主人与宠物狗之间所存在的默契,为什么当宠物的主人要回家的那一瞬间,宠物狗会有所感应,开始跑到门口等着主人的归来。据说,谢多雷克博士已经用录像拍下了200个以上的这种现象。 此外,谢多雷克博士还与我说了以下这段话:“我们的生命依赖许多看不见的能量在维持着,所以希望你能时刻关注你身边发生的事,这非常重要。关注本身对它们就有一种影响力存在,很多人虽然已经知道的很清楚,却并没有付诸行动。这与在家里父母会关注孩子有着同样的道理。” 关注身边的所有事情,观察周围的每一次变化,也就是说,我们要用爱去对待你所能感知到的一切。因为谢多雷克博士始终站在第一线研究人类意识所具有的影响力,所以他的话也就格外能深入人心。 如果有了水结晶给我们的启示,再加上谢多雷克博士经过实验得出的结果,便可以解释这个世界中的大部分现象,同时还能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足以改变世界的能力。 上帝赋予人类创造力,只要充分利用这个能力,便可以在瞬间改变世界。 对于生活在烦恼之中的人来说,这无疑将是极大的鼓励,因为改变世界的一切力量就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你在做的事情,别人同样也在做。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怎样的“形象之场”?是要创造一个令彼此痛苦、相互伤害的环境,还是营造一个充满爱与感谢的空间呢? 当你面对水,满怀爱心向它表达自己的谢意时,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也一定有人像你一样对一切都充满了爱心。 你不需要离开你现有的环境,因为你眼前的一杯水已经连接了整个世界。无论在哪里,水与水之间都会产生共鸣,由此扩展开来,全世界的每个人都应该心存着一份爱与感谢。 那么就让爱与感谢充盈这个世界吧!那样的话,就会形成一个神奇的充满爱心的“形象之场”,从而改变这个世界。在那样一个世界里,就不再有空间与时间的界限,甚至每时每刻都有美好的事情发生着!
6、微笑起涟漪 到底书里什么东西能如此抓住人心呢?我想,也许是当人看过照片之后,人体内的水受到了水结晶的感化而起了反应。水急切地想告诉这个世界,一切的根源都在于“爱与感谢”。 爱与感谢是自然之常理。来自宇宙的水将“爱与感谢”的信息带到这个地球,并让这“爱与感谢”在地球上创造了生命,孕育了生命。而当人看过水结晶的照片之后,通过体内细胞中的水,使一种最初的最原始的记忆开始复苏。 水结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传达“爱与感谢”。 这些照片是我以世界为题,试着通过风景与音乐来观察水的变化,同时也是一次尝试着去了解世界各地的自来水与天然水的结果。 阿维汉特女士一看到这本书就很震惊,当场用身上所有的钱一下子买了77本,分别送给她远在荷兰、瑞士、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朋友。 阿维汉特女士把书送给朋友后,各种各样的反响如潮水一般反馈到了她那里。“这本书正是我梦寐以求的”、“这是这个时代翘首盼望的杰作”等等,热烈的反响一波接着一波而来。 继欧洲之后,我还有幸到了美国的哈佛大学和位于波士顿郊外的特殊教育学校去演讲。这所特殊教育学校所收的学生,大多是因为无法适应到处充斥着枪支、毒品,以及暴力的环境才到这里来的。这些孩子非常细腻、敏感,想必在心灵上也曾经受到过某种程度的伤害吧。 去之前,我很高兴地想像着,他们在听了我的演讲后回到家中,可能会对家人说:“既然脏话都能对水造成伤害,那么对人就更不能出言不逊呀。妈妈,我以后不希望你再用命令式的口气跟我说话……” 或许这同样也是一种共鸣现象吧。有更多的人受到水结晶的吸引,怀着“爱与感谢”的心的传播速度就会更快。 这也正说明,在这个混乱不堪的世界中,人们已经开始寻找关于生命的新的答案!而水结晶肯定能让全世界的人都得到一个共同的答案。 我曾经受邀前去演讲的国家有瑞士、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美国等,结果我发现,在国外,研究水结晶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他们也有着非常独特的研究。其中瑞士基本上已经成为世界水结晶的研究中心了。据说,已经决定在瑞士建立相关的研究所。 瑞士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欧洲的“水城”。我到了瑞士,也发现那里真的是到处可见美丽的湖泊、河流及雪山。瑞士每一个小城镇的饮用水都是非常洁净的。瑞士人对于水,肯定是在心中满溢着感激之情的。我甚至想,我们与他们相比,是不是就连DNA也存在着某些差异呢? 建立“WISE CRYSTAL”的构想源于很久以前在我心中不断产生的一些疑问,那就是地球的环境为什么会恶化到如此地步?人心为什么会冷漠荒芜到这般境地?整个社会又为什么会变成如今这个样子?这一切或许可以归咎于部分科学家的懈怠与腐败,以及某些社会掌权者的蓄意同谋。 当然,不能否认还是有很多意志坚定、为人类劳心劳力的杰出学者们存在的。但是放眼整个社会现状,却又不能不让人心生感叹,感叹拥有宏观视野、能够致力于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及关注如何净化这个地球的学者实在是少之又少。 从日本明明知道用氯处理水的方法是对人体有害的,却偏偏一意孤行的做法就不难看出,一些御用学者们在怎样地姑息着这个社会的逐步沉沦。 虽然片面地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学者的身上并不客观,但换句话说,也许无论一些学者们多么有见地,多么煞费苦心,这个社会真的已经从根本上败坏到了再难挽回的地步了。 那么该如何一扫如今弥漫在整个科学界的萎靡不振呢?我认为首先要重整围绕在科学家周边的环境及体制。我想建立“WISE CRYSTAL”研究所的目的就在于,借市民团结的力量,让学者们专心从事自己的研究的同时,还能有机会与其他领域的学者们相互交流,以利于他们彼此放宽视野,重新审视自己的研究。 我相信,各位已经非常清楚地了解了,语言本身有着它固有的波动频率,同时还具有影响宇宙的能量。说出口的话,都是一种有力的“具有灵魂的语言”,足以对事物产生影响。 曾经有一个人,亲自证明了清楚表态时“具有灵魂的语言”的能量,同时也验证了这种方法在人的生命中到底能产生多大效应。这个人就是我的恩师盐谷信男先生。 到2001年盐谷先生虽已99岁高龄了,但腰背依然直挺,总是给人一种神采奕奕的感觉。前些年,他每年都要出去演讲几次,每次演讲都要在台上站1~2个小时。不仅如此,他每天还要练习高尔夫球,且每周一次到高尔夫球场去打一场球。如此高龄却还这般充满活力,说他是怪物可能也不为过。 盐谷先生的长寿秘诀就在于他所独创的“正心调息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头脑中想像着,通过呼吸,让肺里充满了空气,并让体内的空气处于循环状态,由此得以汇集宇宙的能量,从而获得健康的体魄。当然,要想获得像他那样健康的体魄,另一主要原因还在于他所使用的通过大声宣言获得能量的方法。 盐谷先生提倡,在用完“正心调息法”之后,要大声颂唱被他称之为“大宣告”的祷告语。这祷告语的内容是:“凝聚宇宙无限的能量,必将获得和平盛世。” “大宣告”的祷告语中充满了凝聚着宇宙能量的言语,蕴涵着祈祷世界和平的希望。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使用的“必”字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念。 他还曾提出过一种假设。他认为,对物质的研究达到某种极致时,就能找到一种现代科学尚未发现的、他称之为“幽子”的东西。他建议把“幽子”视为介于三维和四维空间的一种物质。用大声宣言所宣告出来的言语,也就是强烈的“具有灵魂的语言”。它们可以凝聚成“幽子”,同时通过“幽子”的作用还能成就三维空间内的事物。 对于水结晶的研究,将来还有再向前发展的可能吗? 这一点还有待于日后的科学对水结晶的认可程度,这也是需要我去深深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国外,只要向人们展示水结晶的照片,他们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有人曾兴致盎然地问:听音乐的时候,用数码播放机播放出来的音乐和用普通音响播放出来的音乐,对水结晶的影响会不会一样呢?如果让水听现场演奏的音乐,又会有什么不同呢?我想,将来我一定要再多做一些条件复杂的实验,以便能在现场就给人们明确的答复。 我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重复这种实验。就像过去我在实验中不断观察到的,水结晶会随着人的意识而发生变化。另外,把水放进50个容器中冻成冰块儿时,放入时的方式,以及放入者自身发出的波动等等,都会使水形成完全不同的结晶。依照顺序观察50个容器中的水时,也会发现水无时不处于一种变化状态。 在种种不同的条件下,根本无法达到科学实验所严格要求的“条件完全一致”。因此在实验方法上,我只能尽可能地在条件不完备的情况下尽量采取科学的实验方法。 比如,为了将人的意识对水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我们实行了“遮蔽操作”。因为,如果实验者事先已经意识到,看到说“谢谢”的水会比看到“浑蛋”的水能产生更美的结晶,他的这种意识就可能对水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是单纯地在容器上贴上a或b两种标签,到最后才揭开到底哪一个写的是“谢谢”,哪一个写的是“浑蛋”。使用这种方法,应该就可以避免实验者的意识对水所产生的影响。 在选择结晶时,我们将50个容器中分别观察到的结晶,分成“美丽的结晶”、“六角形的结晶”、“不规则的结晶”及“无法形成结晶”等几类,贴上标签。然后每一类都设有一定的系数,视结晶情况再打分。 这样一来,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根本无法形成结晶的水,哪些是能形成美丽结晶的水,从而迅速了解各种水的情况。 水结晶也会因实验者的身心状况而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会让多位熟练的实验者观察同样的水结晶。 我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这种方法,做到更细致地研究水,同时获得水所传达给我们的重要信息。 我认为,水结晶的研究将来能带给人类的最大贡献还在预测地震方面,因为水有提前感知地震信息的能力。 我的观点是,只要每天采集各地的地下水,并观察其结晶变化,万一地壳内部有异常,我们就能通过水结晶很快知道。 也就是说,当某个地方将要发生地震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所采集的当地的地下水,观察它的结晶变化,就能预知地震是否真的会发生了。 而且,只要在每次地震发生时,把震前与震后的水结晶的变化做成资料库,或许还可以发现其中的某种共同点。甚至还可能通过这个资料库的逐步完善,预测到下次地震发生的大致时间。 这项技术除了能用来预测地震外,还可广泛应用于预测台风、水灾等因大自然气候异常所带来的天灾。另外,在病毒学方面,这项技术也可以得到广泛的利用。 我今后面对的另一课题是,如何让每个人都能简单地拍摄到水结晶的照片。通过使用新素材的技术,这种可能将指日可待。这种新的素材,其热传导率高于普通素材25倍,即使在常温下也能让水结成冰。 有了这种新的素材,我们就无需再像过去一样只能在-5℃的房间里进行拍摄了。目前,我们正在使用这种新的素材,试图研制出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拍摄到水结晶的仪器。 今后,水结晶的技术将成为人类共有的财产,虽然这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但只要用法得当,为人类带来的势必将只有幸福与繁荣。不过,我们也要避免有人用它来满足私欲,甚至加害别人。 人由水构成,缺了水人就根本无法活下去。但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我们不能忘记水也曾湮没过人类的文明,也曾不当地使用过它那似乎可以颠覆一切的巨大威力。 但一切全在于我们人类怀有怎样的一颗心。 一念之差可以获得幸福,也可以招致伤害。关于这一点,水结晶已经非常清楚地告诉了我们。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面对生活?我一贯的主张是,怀有一份爱与感谢之心才是最重要的。感谢能让我们生发出爱心,爱则能让我们知道去感恩,从而让我们的慈悲之怀像水结晶一样扩展到全世界。 我们肩负着净化水资源、改变整个地球环境的使命。要想完成这一使命,其前提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怀有一颗澄净的心灵。 过去我们掠食、污染着地球,这段历史,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留在水的记忆中。现在,水开始说话了,水通过它的结晶向我们申述着它的委屈。 现在,是我们该重新书写历史的时候了。水正静静地指引着我们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你活着的这个瞬间,也有水在默默地守候着你。 那么,请让你的身体接受水所给予的启示,并将这种启示传达给更多的人吧。
7、思考 就让我们再次展开水与宇宙的幻象之旅吧。 当我们第一次听到水是源源不断地来自于宇宙这一说法时,你可能会突然感觉到一种恐惧。因为如果水这样持续不断地来到地球的话,那地球岂不会终有一天将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呢? 人类自远古时,便曾遭遇过无数的水患。世界各民族的神话故事中都曾有过关于洪水的传说。据历史记载,地球的确曾数次遭到过洪水的侵袭。看来诺亚方舟的传说、亚特兰提斯大陆的沉没都绝非古人的杜撰。 也如历史故事在不断重复上演一样,如果水从浩淼的宇宙源源不断来到地球的话,地球可能再次受到洪水的威胁。最近世界各地也有四处发生水灾的新闻不断传来,虽然地球面临洪水的侵袭可能数千年乃至数万年之后才会发生,但我们应该现在就考虑到底要如何应对。 就在我被恐惧占领、无时无刻不在考虑该如何处理不断地来自宇宙的水时,突然一个念头闪过了我的脑海。 宇宙中的一切都有其相似性,微观世界会忠实地展现另一个微观世界。宇宙就像一个巨大的曼陀罗,从这个角度出发,就可以知道宇宙中发生的事,同样也可能在我们的体内重新上演。 人体需要水在其中不断循环,宇宙中的水也需要不断循环。如果水只是持续涌入地球的话,终有一天宇宙中的水是要枯竭的。 水来到地球,不过是它以回归宇宙为目的的浩瀚旅程中的一小段,所以说地球上的水,总有一天会重新返回宇宙。 果真如此的话,水不断来到地球又到底说明了什么呢?也许块状的冰落到地球上的同时也落到了其他星球上,只不过其他星球可能不具备像地球这样好的蓄水条件罢了。 假如把太阳系比做人体的话,我想也许地球承担的就是肾脏的功能。 人体的肾脏每天要过滤近200升的水,并将过滤后的干净的水输送到其他器官。这样说来,地球所承担的角色就是将循环在太阳系中的水过滤后,把干净的水重新送回宇宙。 既然如此,又由谁来承担净化地球水源的责任呢?那就是我们人类自己。因为我们是水做的,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有义务净化地球上的水。 在思考水在展开宇宙循环这个漫长之旅的时候,我不禁又开始想一些问题了:人到底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 将人与水等同视之,就可以解开我的这些疑问。人体70%由水构成,因此水所记忆的信息,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人格。 我曾听人说过,有人输完血后,会在头脑中出现他从来不曾见过的风景以及记忆,还有的人性格会突然发生变化……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验,很可能会变成水的记忆留存在体内。而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灵魂。 灵魂的存在以及灵魂的重生,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问题目前无法得到证明,但我相信,随着水研究的进一步拓展,这些问题总有一天会昭然于天下的。 灵魂究竟来自何方?如果我前面所说的都正确的话,那么,灵魂来自宇宙。然而,身为人类的我们最后又往何处去呢? 我们就是水。也许我们有一天会带着地球的信息与经历,再次回归到宇宙。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在离开地球之前,将自身净化成无污染的水。所以,我们必须活得有神采,必须用意识净化我们体内的水,并向所有生命发出富含力与美的信息。 我们最大的期盼应该是,让美丽的水结晶充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因此,我们需要“爱与感谢”,需要再欣赏一下那些水结晶的美丽。如果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心怀“爱与感谢”,相信地球肯定可以回归到原始的美丽。 我们总有一天会结束在地球上的短暂生命,飞向浩淼的宇宙。但会怎样离开,没有人知道。至于这一点,我们只能委命于宇宙的无限真理。当然,到那时,我们就不再拥有现有的肉体,而是以水的姿态,化为水做的一抹晚霞。 待我们的灵魂回归宇宙的那一刻,我想我一定要对各位说:“让我们一起飞向宇宙,下一站就先到火星上去看看好吗?” ——本资料转自《五色海网站》
二、水是人心的镜子
作为主宰世界的哺乳动物--人类,我们常常自诩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从宇宙的起源到微生物的作用,人类所知在动物界堪称无与伦比。然而,自从人类以人工的城镇将自己同大自然逐渐隔离,我们对自然的了解,我们动物本能的感知,都已经越来越弱化了。显著的例证是人类对于水的认识。 《水知道答案》的作者江本胜连续数年利用高倍显微镜拍摄各地水结晶。他的方法是将水样放在硕大的冰箱里,温度控制在-5℃,取出后,在冰即将融化之际拍摄水结晶照片。结果,他得出了一个无可置疑的结论:美丽的水结晶来自远离污染的大自然。洛基山脉的水,瑞士日内瓦湖水,富士山顶的雪水以及非洲草原的水结晶都是美丽的。作者同时指出,因为用氯来消毒,日本所有城市的自来水都无法形成美丽的结晶。 作者进一步的结论则见仁见智了,当播放不同音乐时,水结晶居然会产生不同的形状,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与藏传佛教音乐,阿根廷的探戈舞曲与印尼巴厘岛的土风乐曲都引起水结晶的变化。甚至在水容器上贴上不同语言的标签,都能引起反应。各国语言的感谢使得水形状发出善意的回应,而恶意的诅咒则使水大惊失色,水结晶丑陋不堪。本书大量篇幅的水结晶照片展示了万花筒般的魔幻效应。 水对于音乐的反应可以用声波反应原理解释,水对于文字的反应,由于缺乏实证,不敢贸然苟同。对于水产地结晶的不同,我是信其有的。照片显示,受到污染的琵芭湖水成变形虫的模样,甚为可憎。 由于作者是日本人,所引的例子理所当然的国外居多。不过,我可以证明,中国天山、长白山天池的水结晶是美丽的。记得刚刚看到碧蓝的喀纳斯湖水时,同行的水务专家惊叹道:搞了一辈子水,今天才看到真正美丽的水。今年,中央电视台实况转播的攀登珠峰的队伍给我带来了一份珍贵的礼物:海拔八千米处的雪水,它的结晶当然是美丽的。而受到严重污染、蓝藻布满水面的滇池,肩负诸多城市下水道功能的海河、淮河及珠江水难以结晶,难以成形则是定论。 《水知道答案》可以说是一本很有想像力的关于水的“奇妙之书”。中国需要大量像这样的介绍水的科普读物,也需要建立水观察的群众组织,以亿万民众的力量协助政府监督水污染的治理。 地球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今年世界水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引用了我的一个比喻:如果将地球上的全部水资源比作一口缸,那么,淡水则只有一瓢,除去冰川及难以开采的地下水,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一勺。其实我更认为,地球应该叫水球,因为它是宇宙间唯一已知有水的星球。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意指水之灵活善变。如果我们将古语为我所用,善意地断章取义,水善则利万民,水善则利万物。 “民以食为天, 食以水为先” ,许多地方美食一定要用当地特定的水烹制才能成佳肴,好茶也要用山泉水冲泡才能出奇香。水的质量其实与美也有必然的联系,历代君王从苏杭选美其实是选水。因为一方水养一方人,水美出美女,而水污则只能出巫婆吧。 看完《水知道答案》一书后,我甚至想集资作一个中国各地水结晶的图片大全,却又担心由于污染,出不来结晶,只是各种污水丑态。中国水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一方面是中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是城市污水处理率不足一半。农业水源污染,工业废水排放速度超过治理速度。江河湖水不堪重负。人类在近几十年里制造了大量自然界本不存在的、无法化解的污染品。沧浪污你,你污沧浪,人们污染了水,污水又反过来污染庄稼,进入我们的食物链,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只有依靠整容才能制造出美女了。 了解水,就等于了解了宇宙,了解了大自然,乃至生命的全部。我不想确认水是否有灵性,古人以水为镜,水实际上也是一面映照人心的镜子,我只希望天下的水与天下的心灵都能像水结晶一样清澈透明。
三、神奇的水世界 中央电视台十频道播出: 宇宙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而我们人类探索和认识宇宙的能力,又是怎样的呢? 水——这生命的基本元素;水,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母;水,这一区别于地球与已知所有星球的氢氧化合物。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我们对水司空见惯,熟视无睹;我们对水,一知半解,模模糊糊。近来,人们惊讶地发现,我们并不真正认识水。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水世界”。 我们的生命之中是离不开水的,假若没有水,谁能想象出这个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呢?离开水的生命又将如何生存呢?你可不要小瞧了一滴水,当它们汇集成海洋后,就可以掀起惊涛骇浪,甚至会以海啸的形式露出它的峥嵘。当我们把一滴水放到显微镜下时,有人说这滴水里就是一个宇宙,真这么神奇吗? 英国科学家发现在显微镜下,同一杯内的水通过七个人手上的针管滴在玻璃上所显示的图案会不一样,它由于每个人当时不同的内心情绪,会通过人传递不同的信息,故所显示的图案是不一样的,就是同一个人接电话前后5分钟,他滴在玻璃上的水滴,由于他接听电话前后的不同心情,会显现出不同的图案,这说明水是有记忆性的,水还有保存温度的性能,海啸说明水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量子力学中波动理论告诉人们,世间万物都处在波动的状态中,各自拥有一定的波长和固定的频率。不仅人们周围的物体呈波动状态,就连各种文字、声音、图像,以及我们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活动也呈现为一种波动状态。而构成人体的60~70%是水,地球表面也有70%被水覆盖,所以当人们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波动的时候,水却能感受到,并且受到强烈的影响。水图案也许正是这些影响的信息记录。 水研究成果同时也对水科学研究的其他领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教授琼安·戴维斯女士一直从事河水的研究,她认为,水的实验表明,“水其实对许多非常纤细而敏感的物质都能产生一定的反应,因此我们通过更进一步的对水的研究,可以告知科学家或有关单位,我们现有的水资源并未得到相应的保护。”同时,她还从水研究出发号召“找回对水的崇敬之心”。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平常常的水,竟然还隐藏着如此一个瑰丽的新奇世界!这神奇的水世界,它又能在我们身体内传递和显现什么呢? 也许我们永远无法了解它。
四、西方现代医学新理念
[英国《独立报》4月6日文章] 最新患者指南认为:常常最佳的医疗手段会是不采用传统治疗手法 一份最新患者指南提出了最常见的60种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现代医学一些最大的神话因此受到挑战。 这份患者指南没有寄希望于奇迹发生,而是承认,最佳治疗方案常常是不实施治疗。由《英国医学杂志》周刊提出的这份指南以大量的研究证据为基础。 治疗方法根据效果强弱被排序,手术的利弊被重新加以解释。患者指南说,对某些情况,它不建议采取任何治疗方法,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有什么治疗方法可以奏效。 前列腺癌是男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发展最迅速的一种癌症,每年有2.7万名男子罹患此症。但据患者指南说,手术切除前列腺可能弊大于利。 对于背部疼痛,这份指南建议患者避免躺在床上,而是应继续正常的活动,必要时可服用止痛药。 这份指南不建议用镇定剂治疗焦虑症,除非短期使用。它还说,没有证据表明有哪种治疗厌食症的方法行之有效。 用乳房切除术治疗乳腺癌,比起能使乳房保持完整的局部切除,并不能使妇女的生命延长更多。 这份患者指南还说,数十年来作为一种常规手术的智齿拔除术没有必要,除非证实牙齿有感染。 《英国医学杂志》最佳治疗方法的编辑路易莎·迪尔纳说,这份指南旨在使患者得到与他们的大夫相同的符合最新资料的信息。
人的意念能对身体产生无可辩驳的作用,这是人们从一些令人惊讶的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无数试验证明,人的意念或精神活动不但能对身体产生巨大的作用,而且能治疗部分疾病。这是对传统科学的真正挑战。 法国《科学与生活》月刊2004年11月号文章,题目:《挑战科学的七个实验》。 西方现代科学家通过严格的实验发现,意念能改变身体,能对新陈代谢产生真正影响。他们在探索人类奥秘时发现,有许多证据表明,思维活动能调动数以百万计的分子,使大脑出现新的活动形式,使细胞之间和分子之间产生新的相互作用力,加强我们的思维活动和肌体反应之间的联系。许多经过科学证明的现象表明,精神的确能对物质产生难以理解的作用,精神和物质的确也是不可分的。 早在18世纪,法国自然主义者奥弗鲁瓦·德拉梅特生(Offroyde La Mettrie)在《灵魂的自然史》一书中提出,思维产生于人体组织,特别是产生于大脑组织。他因发表这种观点而遭到一些人的反对,被迫离开巴黎。后来,他还指出:“大脑‘分泌’思想,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德拉梅特里等先驱发表这些看法,在当时被认为是犯了亵渎神明的大不敬之罪。但他们毕竟为我们现代科学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今天,现代脑神经科学终于打破了人体和思维之间的严格界限,得出了思维产生于人体自身的结论。近30年来,大脑科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观察的手段,使我们得以了解思维与人体对话的渠道。这种渠道已不再是神秘莫测了。洛杉矶精神神经——免疫学中心主任迈克尔· 欧文指出:“在探索人体奥秘方面,思想与人体的对话占有重要地位,它促使全世界的科学家进行了许多实验。” 西方现代科学家们进行了一些什么样的实验呢?我们从那些最新的、最合理的实验中挑选了7个最能表明思维活动对人体具有很大控制力的实验。这些实验是非常惊人的,也是非常典型的,它们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未知的天地。其中有些实验采用的是古老的方法(例如冥想法),另一些实验采用很现代的方法(例如合成图像模拟法)。所有这些实验都对传统科学提出了真正的挑战。
实验之一 怎样实施催眠麻醉手术
在比利时列日大学附属医院第八手术室,一个60来岁的老人两眼闭合,平静地躺在手术台上。再过一会儿,医生将为他摘除长在身体左侧皮下的一个脂肪瘤。 此时,这位患者却显得很轻松,表情平静。麻醉师玛丽——伊丽莎白·费蒙维尔坐在他旁边,她发音平稳而准确地对患者说:“你在你家花园里走着……花园里空气新鲜……光线柔和……”接着,费蒙维尔要患者回忆一次愉快的经历。此时,手术室里除了轻柔的音乐以外,再也听不到其它声音。 过了一会儿,外科医生走进患者,开始给他做手术。当手术刀切开患者的皮肤时,患者竟然毫无反应,身体没有丝毫抽搐。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没有任何疼痛的表现。在一个小时手术时间里,麻醉师一直在以令人陶醉的口音同患者讲话。原因很简单:列日大学附属医院麻醉——苏醒科的催眠麻醉技术居领先地位。自从费蒙维尔1992年引进催眠麻醉技术以来,已有4300名患者在催眠麻醉状态下接受手术。 比利时的这位麻醉师在最近一次世界麻醉——苏醒技术大会上介绍了这种世界独一无二的技术的成果。在这以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医疗小组利用这种麻醉技术做过这么多手术。比利时列日大学附属医院的统计数字表明,该医院只在18次手术中被迫采用过常规麻醉技术! 玛丽——伊丽莎白·费蒙维尔解释说“催眠麻醉技术就是借助语言使患者处于中间意识状态,即处于半醒半睡状态。这是一种精神非常集中的状态,每个人都可以进入这种状态,条件是自己愿意,并主动配合施术者。” 那么,催眠麻醉技术的原理是什么呢?原理就是:使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令人愉快的感觉上,从而使患者摆脱手术引起的痛苦和焦虑。仅此就足够吗?实际上,只有在患者服用少量镇静剂、创口进行局部麻醉的情况下,催眠麻醉的效果才能得到加强。但费蒙维尔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所服镇静剂的剂量和局部麻醉的程度只相当于常规麻醉时的五分之一。” 采用催眠麻醉术有双重好处。首先,麻醉的风险(特别是恶心、呕吐、苏醒后剧痛)可以减少20%以上。其次,患者手术后感到疲乏和疼痛的程度比较轻,而可以较快地恢复活动。费蒙维尔高兴地指出:“对甲状腺患者来说,同手术时采用常规麻醉术相比,手术时采用催眠麻醉术可以使患者早15天恢复工作。”此外,动手术时采用催眠麻醉术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从而减少手术费用。例如,肾结石摘除手术的时间可以缩短17分钟,手术费用可以减少一半!催眠麻醉不但能消除手术疼痛,而且还能减轻由癌症或脊髓病变引起的疼痛。有些接受催眠麻醉的患者甚至可以戒除像吗啡那样强烈的止痛药。曾长期被冠以“伪科学”恶名的催眠麻醉技术,现在似乎终于得到了医疗界的肯定。
实验之二 怎样强化肌肉力量
在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大兰诊所,马克坐在一个小房间里接受肌肉力量训练。生理学家指导他说“集中注意力,想象用你个人小指的力量向旁边推一个巨大的物体。”马克将右前臂和右手按在一个特制的器械上,在15分钟时间里,一次又一次地想象小指推重物(持续推物5秒钟为一次)。他必须想象自己小指的外展肌接触到物体。就这样,仅用意念就能锻炼小指的力量。用一个测量肌肉活动的检测器进行检查,以确信马克的小指肌肉并没有用力,如果小指没有用力,肌肉活动检测器上就不会有任何显示。(这表示小指肌肉并没有紧张)而马克戴在头上的电子头盔则能显示大脑的活动。 这种奇怪的实验是在2002年进行的。实验持续进行了3个月,每周5天,参加实验的有24个人。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仅靠意念锻炼就能强化肌肉力量。生理学家解释说:“肌肉力量不仅取决于肌肉大小,它还取决于大脑向运动神经元发出的信号的强度。” 参加实验的24个人的年龄为24岁——35岁,都是惯于用右手者。他们被分成3组(每组8人):第一组是“小指”组,用意念锻炼小指力量;第二组用意念锻炼二头肌;第三组为参照组。每星期都要求第三组收紧二头肌和外展肌,同时要求另两组活动此前曾用意念锻炼过的肌肉。这样做是为了用一种特殊的仪器——换能器检查他们的实际肌肉力量。 三个月后,结果是惊人的:“参照”组的肌肉力量没有什么变化,另两组的肌肉力量增强了。第二组的二头肌力量平均增加了13.5%,“小指”组的小指肌肉力量平均增加了35%!第二组和“小指”组肌肉力量增加的幅度之所以有差别,是因为平时小指活动的不如二头肌多,因而它更容易进行意念增力锻炼。马克和其他参加实验的人是否作弊了?生理学家保证说:“没有,因为仪器显示他们的肌肉没有任何收紧现象。” 生理学家在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接着,他又把实验对象扩大到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是很难“有形”地对肌肉进行锻炼的。但采取“无形”的锻炼方式(即用意念锻炼)却能收到成效。据专家说,通过意念锻炼,这些老年人的二头肌力量均增加了10%。这就是说,这种意念锻炼法为身体虚弱的患者加强身体的运动功能、享受康复的快乐开辟了新的前景。
实验之三 怎样提高心理与免疫力
几个星期以前,诊断结果表明,52岁的海伦患了乳腺癌。于是她开始接受切除肿瘤手术,接受化疗……结果,她的乳房损坏了,头发也开始脱落……今后还会怎样呢?癌症发现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她的腋淋巴结,也就是说,今后5年内肿瘤再现的几率达40%。 这时,她听说了俄亥俄州立大学癌症研究中心心理学教授芭芭拉·安德森的研究计划,便毫不犹豫地决定向这位教授求助。安德森教授的研究计划是研究心理帮助对治疗乳腺癌的作用。 安德森研究的对象是114名像海伦一样最近在医院做过乳腺癌手术的妇女。她的计划是在4个月时间里每个星期把这些妇女集中起来,分小组(每小组8-12人)进行对话。每次对话一个半小时,具体由两名临床心理学专家负责。对话的内容为:学会放松以对付紧张情绪;学会更好地面对困难;消除自我封闭心态;提供饮食方面的建议;帮助戒烟;建议进行体育锻炼(做伸展运动,散步……);提供关于疾病和跟踪治疗方面的详细信息。 在法国,为了帮助患者经受考验,2000年启动的抗癌计划的重点之一就是这种“辅助治疗法”。但芭芭拉·安德森和她的同事们认为,心理帮助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此。他们认为,心理帮助能刺激和加强患者的免疫力,从而提高身体对抗疾病(防止疾病复发)的能力。 许多研究已经证明,心理和免疫力之间是有联系的。人们早在1990年就已经指出,患乳腺癌的妇女的免疫系统的活力与其丈夫或亲人的心理帮助密切相关。同一年,人们对患严重皮肤癌(如黑色素瘤)的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焦虑和情绪低沉会减弱免疫力,而适当的情绪发泄却能加强免疫力。但是,在心理帮助对肌体产生直接影响的可能性问题上,人们仍有很大争论。人们还没有按科学的标准来真正证明,心理帮助能对肌体直接产生影响。这也正是要实施针对海伦等100多名患者的心理帮助计划的原因之一。 开始时,芭芭拉·安德森要求患者回答一些问题,以了解她们的心理状况和对付疾病的能力。患者同意抽血化验免疫力。与此同时,她也对另外100多名患有乳腺癌、但没有参加心理帮助计划的患者进行同样的调查。4个月后,她又对这两组患者进行了同样的调查。结果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海伦所在的那一组患者变得不那么焦虑了,脾气也好一些了,她们更能感受周围人的关爱,能注意生活卫生,较好地配合医生治疗……分析表明,她们的这些改善与免疫力的加强明显有关。 芭芭拉·安德森说:“这些结果是如此出乎我们的意料,以至我们要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测试验证。”安德森及其研究小组发现,经过4个月的心理帮助,患者的T细胞(在抗癌中起关键作用的白血球)的增殖能力已趋于稳定或得到了加强(这表明,患者的免疫力已开始调动起来),而另一组患者的免疫力仍很弱。
实验之四 怎样用冥想法治疗高血压
去年,在美国佐治亚州的奥古斯塔学院,50名美国黑人青年在4个月里进行了一种奇怪的实验。在一个普通的教室里,他们每天在椅子静坐两次,每次15分钟。静坐时,他们闭上双目,一个教员在旁边以平和的声音念着一种“咒语”,以帮助他们身体放松和精神入静。这是一种来自印度的古老的超觉精思法。与此同时,另50名年轻人在上食品卫生课。 所有这些青年都患有肥胖症,同时还患有高血压。他们的血压达130毫米汞柱,也就是说,他们有可能在今后20年内患心血管疾病,佐治亚州医学院的生理学家弗农·巴恩斯解释说:“我们很早以前就获悉,经常采用这种锻炼法的人的血压一直保持在正常水平。”于是,他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设法证明一下,看一看冥想法是否真的能使这些青年的血压降低。他开始召集一些患有高血压的青年进行这种实验,实验经费由国家卫生研究院和美国心脏学会提供。 一试果然有效!经过4个月的冥想,这些青年的血压下降了5毫米汞柱,而没有进行沉思默想锻炼的另一组青年的血压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弗农·巴恩斯保证说:“如果他们的血压保持在这个水平,他们在成年人时期的血压就将会是正常的。”但条件是他们今后必须自己坚持进行这种训练。久而久之,冥想法就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在富裕国家,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第一大疾病),甚至还可以预防糖尿病。
实验之五 怎样实施“安慰剂手术” 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病情
在科罗拉多大学医院的手术室里,解剖刀、针和其它外科手术器械已在一张小桌上摆放好。 在神经外科医生监督下,戴着手套和面罩的护士们正在忙碌着,为一次高难度的手术作准备。 手术台上躺着一位50来岁的男人,他的头部已被器械固定,头皮已被局部麻醉。 神经外科医生在患者的头皮上切了4个分别长数毫米的小口。患者的眼睛已被蒙住,但他的意识仍很清楚。 他患的是帕金森病,此时正准备接受胎儿神经元移植手术(用胎儿神经元代替他大脑中受损的神经元)。实际上,只有他自己认为医生在给他做胎儿神经元移植手术,他并不知道这只是一种“安慰剂手术”。在40来分钟时间里,医疗小组煞有介事,认真操作每一个动作,就像真在做大手术一样。实际上只是一些模拟动作,神经外科医生其实并没有移植什么胎儿神经元,而只是切开患者头皮,然后将其缝合而已。 为什么要做这种假手术呢?率先这样做的医生之一柯特·弗里德说:“这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人们在试验胎儿细胞移植技术。要想检查这种技术的真正效果,就必须进行比较研究:用这种很有希望的、但却尚处于试验阶段的手术同一种虚假的手术比较。”这种手术的最初提出是在1995年,但当时遇到了一些困难,直到过了一些年以后才在伦理上得到许可。 试验在1998年1月进行。当时有40名志愿者参加了试验(至少7年来,这些患者的帕金森病症状是严重的)。其中20人接受了胎儿神经元移植手术,另20人只接受一次假手术。两组患者都被告知此次手术有真有假,但两组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被移植了胎儿神经元。负责对这一试验进行评估的丹佛大学神经生理学家辛西娜·麦克雷在总结报告中说:“坚信自己被移植了胎儿神经元的患者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而这种好转却与实际手术无关。” 在被做了“安慰剂手术”(即假手术)的一组患者中,那些坚信自己被移植了胎儿神经元的患者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而那些认为自己没有被移植胎儿神经元的患者的病情却恶化了! 同样,在被真的移植了胎儿神经元的一组患者中,那些认为自己是做了假手术的患者好转不大,而那些认为自己确实被移植了胎儿神经元的患者的病情却大大好转了。所以,重要的是患者必须相信自己被移植了胎儿神经元。根据这一实验,专家们下一步准备对阿耳茨海默氏症患者进行类似研究。
实验之六 怎样集中注意力于生物 节律治疗哮喘病
美国新泽西州的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大学心理生理学实验室最近进行了“生物反馈”试验。何为“生物反馈”试验?这种试验就是让人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生物节律。该大学进行的试验是让人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心脏节律。 一个30来岁的妇女坐在一台仪器前,凝视着仪器屏幕上显示的自己的心脏节律曲线。指导试验的科学家保罗·莱勒在旁引导说:“放慢呼吸……再放慢呼吸……好,再看你的心脏节律曲线。” 那个妇女从屏幕上看到,自己的心律曲线在加大波动,节律在重新调整。莱勒又说:“保持这种呼吸节奏,使曲线稳定下来。”这种试验或训练持续了20分钟。 这个妇女是2003年秋参加试验的22名志愿者之一。这22名志愿者中有男人,也有女人,年龄为30岁-50岁,都患有慢性哮喘病。 他们平时都呼吸困难而且咳嗽。为了减轻痛苦,他们常常需要吸入以类固醇为基础的药物,但仍每星期发作一两次。保罗·莱勒认为,“生物反馈”技术可以帮他们改善病情。他在两年前已证明了这样一点:上世纪4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这种技术能增强肺功能。但该技术是否适用于治疗哮喘则尚待证明。于是他请22名哮喘病患者参加试验。 参加“生物反馈”试验的这22人在10个星期内每天如上训练两次。莱勒说:“经过10个星期的‘生物反馈’试验,这些患者平时的用药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同对照组(由不进行这种训练的23名哮喘病患者组成)相比,他们的哮喘病发作次数减少了一半。” 莱勒今年8月在美国《胸腔》月刊上公布了这一惊人研究成果。但是,这种方法虽然对哮喘病具有短期治疗效果,但它是否也具有长期疗效?保罗·莱勒现在正在考虑这个问题,他希望国家卫生研究院能资助他进行进一步研究。
实验之七 怎样减轻被严重 烧伤者的疼痛 这个年轻人戴着头盔,同时两手敲着电脑键盘,头盔荧屏上出现的图像使他沉浸在一种三维空间中。那是极地的情景,有冰川、雪屋和人物。这个年轻人此时可不是玩电脑游戏!因为在他“玩”的同时,一名护士在旁小心地帮他解开绷带。几个星期以前,一次爆炸事故使他受到了3度烧伤。在一般情况下,治疗这么严重的烧伤需要服用大剂量的止痛药。但服用止痛药也存在着危险,因此服用的剂量是不可随意增加的。所以烧伤病人常常只能忍受剧痛。但现在,这个年轻人不用忍受剧痛了,他只服用了标准剂量的止痛药,但治疗时他并没有感到难以忍受的剧痛。 2000年,在西雅图医院深度烧伤科,神外心理科医生亨特·霍夫曼首次试验了一种以“虚拟现实沉浸”法为基础的镇痛技术。作为华盛顿虚拟现实治疗法研究中心的主任,霍夫曼1993年以来一直在不断完善这种镇痛术。他曾用这种技术在患有恐怖症的患者身上做过试验,取得了成功。接着,他想测验这种技术的镇痛效果,以使患者免去服用镇痛药之苦。 为此,他同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合作开发了“冰雪世界”程序,并劝说两名年轻人参与初步试验。在这两名年轻人中,一人年方十七,面部和腹部被烧伤,另一人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个年青人。亨特·霍夫曼在治疗之后问后者:“你能评估一下疼痛的程度吗?”后者在一只刻有0—100的标尺上指了指38这个数字,也就是说他治疗时的疼痛程度为38度。而如果治疗时仅服用镇痛药,他的疼痛程度就会是90度至100度!这是否得益于虚拟现实情景?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在第二天这个年轻人换绷带时,医生让他玩普通的电子游戏。这时,这个年轻人的疼痛程度不断加重,一直加重到91度。换言之,对这个年轻人来说,与“沉浸于三维空间”相反,玩普通的电子游戏对减轻疼痛感没有任何作用。 接着进行的30来次试验确认了“虚拟现实沉浸”法的镇痛效果。而且,“虚拟现实沉浸”法的镇痛效果不会因重复使用而减弱:如果患者每天采用“虚拟现实沉浸”法镇痛,疼痛的减轻就会持续下去。霍夫曼于2000年在一份杂志上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这种方法的镇痛效果已有数十名患者身上得到了验证。所以,‘虚拟现实沉浸’法是可以作为辅助镇痛疗法的。” —— 本文转摘自《五色海网站》
六、名人长寿经
英国前首相、著名政治家丘吉尔,享年91岁,被誉为“快乐首相”的雅号。他并非出生于长寿家族,父亲仅活了46岁,家族中没有寿至90岁以上的人,他自己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体重只有2500克,当时人们都担心他活不长。那么他为什么能够高寿呢?专家认为主要是他意志坚韧,松弛有术。不论在公开场合还是和家人在一起,他的谈话总是充满幽默感。甚至在面对危险时也不忘记幽默。
乾隆皇帝长寿经
乾隆皇帝是清朝第6代君主,在位60年,活了89岁,是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者。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伦之乐。乾隆皇帝为什么能独享高龄呢?原来他有一套养生的秘诀。他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出了养生四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乾隆尊为天子,富有天下,美酒盈仓,佳丽满宫。在此环境中,居然能做到不恋酒、不迷色,实属难能可贵。 乾隆的起居饮食很有规律。乾隆从不抽烟,但喜饮茶。乾隆对饮用水十分讲究,以西山泉水作为御用水。是深得养生之道也。 由于乾隆养生有法,因此他一生身体健壮,年近90岁还神智清醒,活动自如。有时还以太上皇的身份过问朝政。真不愧是一个健康的寿星。 中国美术大师齐白石,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寿高94岁。齐白石一生辛勤创作。57岁时,画作就达万幅。年过60岁之后,又在画风、艺术上大胆创新求变,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规定自己每天须完成5幅画。直到逝世前一年,仍作画600余幅。他常说“一日不学苦混一天”。每天,他都能坚持学习,看书看报,精神非常充实,并且总能乐在其中。
冰心长寿经
中国著名女作家冰心,高龄99岁。冰心的长寿,是因为她爱心永驻,能以微笑直面人生。正如她自己所说:“在微笑中写作,心情舒畅,微笑是长寿的维生素。”她知道人生的路,到底是平坦的少,崎岖的多。她说,在任何环境里都要自足、知足。生老病死是人生重大而不能避免的事。我将作为第三者,旁观静听造化的安排。冰心一生热爱关心祖国,热爱关心儿童,热爱关心社会。正如她90华诞时,为青年题词所写的那样:“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美国长寿画家哈里·莱伯曼
美国长寿画家哈里·莱伯曼,八十起始,百岁成名。曾在美国洛杉矾一家颇有名望的艺术品陈列馆举办了第22届展览,题为《哈里;·莱伯曼101岁画展》。这位衣着讲究、精神焕发的百岁老人,是在80岁才开始学习作画的。他的实践进一步向那些到了七八十岁就自以为上了年纪的人表明:人具有不可思议的劳动能力,因而也具有不可思议的创造力。只要专注于一件事情,年龄对于他来说往往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