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网站 > > 山林子会友室 用户名:
【问题】: 回归篇——世界自然智慧人物荀子及《荀子》(220)   [作者:218.58.139.*](1374) 2008/3/27 4:01:00
【内容】:
       回归篇——世界自然智慧人物荀子及《荀子》(220)

荀子,战国时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

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观方面,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性问题上,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


荀子强调,“礼”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即“人道之极”,同时也是至高无上、永恒存在的最高原则,“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昌,好恶以饰,喜怒以当,以为下则顺,以为上则明,万变而不乱,贰之则丧也,礼岂不至矣哉!”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他集中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认为只有博学才能“知助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四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 。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 。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嘴里能讲出来,又能身体力行,这是国家的珍宝;嘴不能讲,但有实际行动,这是国家的重器;嘴上讲得好,而行动上做不到,还能为国家所用;嘴上说得漂亮,而行动上则为非作歹,这种人,是国家的妖孽。



关闭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