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回归篇——酒文化(366)
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饮酒,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酒与诗,从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一种名酒的发展,都包容劳动者一代接一代的探索,名酒精神与民族自豪息息相。
酒,,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能叫人才华横溢,放荡无常;也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丢掉面具,口吐真言。
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神精神无所不往,自由、艺术和美是三位一体的,因自由而艺术,因艺术而产生美。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山林中野生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物。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到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在石洼中将一种被后人称为"酒"的液体析出,因此,猿猴在不自觉中"造"出酒来,是合乎逻辑与情理的。
杜康造酒,他将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在树洞中发酵,有芳香的气味传出。饮酒养生。常饮质量好、度数低的酒。绍兴等黄酒从春秋战国至今一直盛行不衰,甚至成为宫廷和国宴用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