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网站 > > 山林子会友室 用户名:
【问题】: 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二)   [作者:60.212.1.*](828) 2005/5/19 19:45:00
【内容】:和谐是一种社会状态: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各种和谐社会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从古到今已经延续了两千五百年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据儒家经典记载,“小康社会”最初是指一种财产私有、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在《礼记·礼运》中,孔子与子游的对话就颇为详细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多么“和谐”的社会啊!
比“小康社会”更高级的是一种公有共享,其乐融融的“大同社会”。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康有为的《大同书》、孙中山的“天下为公”,都受到这种理想社会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人们和日常生活和社会心理也产生深刻影响。“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等,已经成为挂在中国老百姓嘴边的格言和生活准则。
【自然回复】:

和谐是一种自然宇宙状态。如果要想实现和谐状态的人类社会,只有符合自然宇宙规律才行。否则,要想实现是不可能的。



关闭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