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乐育堂语录
尔学人细心自辨。若说是出玄入牝, 是浑浑沦沦,毫无踪迹,又堕于顽空。 在他初学之徒,吾亦不过于形色间指出一个实迹。
始以性立命,继以命了性,终则性命合一,以还虚无之体,尽矣。 夫性本虚无,浑无物事,然必至虚而含至实, 至无而含至有,始不堕于顽空一流。学者下手兴工,万缘放下, 纤尘不染,虚极静笃之时,恍惚杳冥,而有灵光昭著,普照大千世界, 此即灵台湛寂,佛所谓大觉如来,道所谓灵知真知是。
及气机有触,偶感而动,忽焉从空一跃,而有知觉之灵, 即是天地人物之真主宰也。吾观世之修士,有知虚无为本, 一任天然自然,而漫不经心于其间,多有堕于顽空, 无以成神灵变化之仙子;亦有知有为有作, 而不知寻出先天虚无之气,所以支离妄诞,造成一等妖幻邪术, 而以自害害人者多。吾今将此两般说出。
此为修道第一妙机,不可不讲也。然浑沦之中,漫无主宰, 又堕顽空,致成昏昧。修道人于五行混合为一气之时, 必以元神为之主宰,然后道气常凝而金丹可炼。
若有动时,即是元神作事,方可行返还法工,知否? 然而下手之初,又要勉强操持,具一个刻苦心,真实心, 不可一味贪虚静,落于顽空一流,自家本来生机全无动气。 要知凡事先难而后获,漫说自然,必无自然。
十五修炼之道,第一要识得心性,直切了当, 然后火候药物合清空一气以为煅,而后不至于顽空, 亦不至于固执。夫性者何?
而要必存灵觉之心,然后可养虚无之性。若不先存此心, 则本性亦昏而不明,其堕于顽空者多。 尔等既明此性与虚空法界无有二体,当以吾心之灵觉了照之、管摄之, 而主持之,而后此性之大,大于太虚, 任一切生死常变、顺逆境遇而皆不能乱我性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