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网站 > > 山林子会友室 用户名:
【问题】: 百家养心---386:心如婴孩自然纯  [作者:60.212.7.*](811) 2006/2/8 15:30:00
【内容】:《金刚经》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方面,“色即是空”,对任何事物都不执着、贪恋,游心无碍;
一方面, “空即是色”,让明镜止水般的心涵容、辉映万事万物,
这便是般若所证的真空妙有。从声色语言中悟道,而又不粘滞于声色语言。
万仞峰头盘结草庵,逍遥超出红尘;十字街头解开布袋,热情地投入人生。
入世而出世,出世而入世,既随时随地投入全部感情,随处作主,立处皆真,又不失本心的虚明澄澈,古井无波,存在而超越,不忘人性而超乎人生。
过着日常的现象界的生活,却又俯仰自得在禅天禅地,
在一花一草乃至木石瓦砾中洞见存在的真相,证得生命的永恒。
正是在缘起论意义上看慧能的得法偈,发现其意义要较神秀深刻得多。
在慧能的禅偈里,“心”的存在都是空,“无一物”便是“常清净”。
这个“无一物” 正是“不思善,不思恶”超越二分法的“父母未生时”
的“本来面目”,“本来无一物”
乃是本来就没有什么善与恶、是与非、迷与悟、清净与不清净,
这正是 “佛性常清净”的旨归。
本心清净并非是在相对意义上同不净相反的概念,
而是在绝对意义上先于垢净对立的清净,
故万事万物只要如其本然就意味着本来清净。
不管古镜磨与未磨,它的光亮都永远存在。磨与未磨,均不改本心的清净。 《五灯》卷19《宗杲》:僧问:‘古镜未磨时如何?’
师曰:‘火不待日而热。’曰:‘磨后如何?’师曰:‘风不待月而凉。’
这又好似初婴赤子,虽然具有六识,眼能见耳能闻,却未曾分别六尘,
好恶长短,是非得失,他总不知。
《碧岩录》第80则:“僧问赵州:‘初生孩子,还具六识也无?’
赵州云:‘急水上打球子。’僧复问投子:‘急水上打球子,意旨如何?’
子云: ‘念念不停流。’”  在禅宗看来,学道之人要像婴孩一样,
功名荣辱,逆情顺境,都动他不得,眼见色如盲,耳闻声如聋,如痴似兀,
其心对五欲八风岿然不动,如须弥山般坚固,如钢打铁铸般硬实,
这才是禅僧真实得力之处。


关闭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