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泰定
司马承祯所提出的修道方法之一。 指修道过程中即将“得道”的境界。 《坐忘论》:“无心于定,而无所不定,故曰泰定。” 认为人若到达“泰定”境界,便 “形如槁木,心若死灰,无感无求,寂泊之至”, 人本性所固有的智慧便开始自明。 因为“心为道之器宇”,若恬寂澹泊, “则道居而慧生”。 “慧既生已,宝而怀之,勿为多知以伤于定。” 反对不恰当地使用智慧,强调“寂以待物”, “使智与恬相交养”。 因为“慧能知道,非得道也”, 不可以知伤恬,以慧害道, 而应做到“定而不动。慧而不用,德而不恃”, 如此,则能“深证常道”。 司马承祯指出,生慧并不难,难在“慧而不用”, “自古忘形者众,忘名者寡。 慧而不用,是忘名者也,天下希及之,是故为难。” 强调得道不是一个渐知渐慧的过程, 而是一个渐忘渐损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