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道性
《西升经》:“道非独在我,万物皆有之。” 《太上真一本际经》:“法性即是道性。” 道性问题是道教特别是隋唐重玄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它重在探讨修炼者悟道成仙的根据,论述道性与众生性的关系, 认为道性与众生性本来一致,清净空虚,只要扫除心中蔽障, 即可体现道性。《海空经》卷一:“言道性者,无性之性。 非有法性,非无法性。道性之生,亦有亦无。” 意即道性没有与他物相对待相区别之性, 从无对待差别的角度视之,道性是“无法性”, 故道性乃“有”与“无”的统一。但“道性之有, 非世间有;道性之无,非世间无”,而是“妙有”、“妙无”。 “一切众生识神之初,……自应道性,无有差异”, 后因六根动用所蔽,迷失道性、需通过修习复归道性, “以修心故得见道性”。《道教义枢·道性义》: “道性者,理存真极,义实圆通。虽复冥寂一源, 而亦备周万物。”强调道的虚通无碍的本质规定性。 又:“道性不色不心,而色而心。” 意谓道性与色相心识有差异,但一切色相和心识皆含道性。 人性本来清净,只因“识神”一起,便滞染于物,迷失道性。 要恢复道性,必须通过修习以清除识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