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网站 > > 山林子会友室 用户名:
【问题】: 百家养心---523:心学大师王守仁   [作者:218.58.143.*](761) 2006/2/22 16:46:00
【内容】:10岁出口成章的王守仁,
脱口吟成一首七言绝句: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
顿时,四座皆惊,众人喷喷称叹。
有人想再试一试守仁的诗才,
又以《蔽月山房》为题,令其吟诗一首。
守仁不假思索,随即应口诵道: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这两首七绝诗,既有气吞环宇之概,而又富含哲理,
竟出自11岁孩童之口,充分显示了王守仁少年天才,颖悟夙成。
王守仁认为,知识的积累和道德的修养都需要有一个过程,
因而他强调学习“不可躐等”,“须从本原上用力,
渐渐盈科而进。”他常以婴儿长大成人、树木由小变大等事例为喻,
教导弟子在学习中循序渐进。他曾向诸生明确指出:
“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
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
到此方是精一功夫。”(《答聂文蔚(二)》)
与此同时,王守仁又极力倡导因材施教。
这是与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
要求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情况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王守仁曾说:“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
“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中人以下的人,
便与他说性说命,他也不省得,
也须慢慢琢磨起来”。(《传习录下》)
这是主张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因势利导,
不可超越其接受能力而施教。王守仁还指出:
教学要注意学者的症结所在,不可不问青红皂白,乱授一气。
就象良医治病,初无一定方剂,只是各随病人症候的
虚实、强弱、寒热、内外而斟酌加减、调理、补泄之法,
既要“随病用药,”又要“因药发病”(《与刘元道》)。
这也是强调对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反对用
一个模型去束缚学生。


关闭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