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到大海打捞沉香木的比喻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长者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这种木料。过了一年,才打捞了一车,并把它运回家。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过了许多天,他都没能卖出去,感到很疲劳厌烦,十分苦恼。他看到卖木炭的,都很快地将木炭卖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于是就把沉香木烧成木炭,运到市场卖掉,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世上愚昧的人也像这样。用各种方式,勤奋、努力地进行修悟,期望得到佛家所具有的美德、品行,但由于难以达到,就产生了退缩放弃的想法。认为不如按佛法进行修持,摆脱世俗的生死烦恼,虽不能成佛,能达到佛弟子的境界也就行了。
【辨析】 为了很快卖掉货物,将经过一年艰辛打捞得到的珍贵木料沉香,烧成木炭卖掉,使昂贵稀少的东西变成廉价普通的东西,其原因在于心情烦躁,推动了理性的价值判断,形成了变高贵为低贱,变高价为贱卖的结果。这对于人们认识那种只求一点或一时的爽快而破坏事物完美结局的错误做法有启发的意义,告诉人们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要耐心地等待,全面地审时度势。 它的譬喻是多层面的,以一位德高望重的年高之人的儿子,来比喻一个有良好家庭教养和社会地位的修行者;用去大海中捞取沉香,比喻在茫茫人海、广阔的社会生活里去追寻人生的真理——这十分珍贵的东西;又用日积月累的艰辛劳动,比喻修行者的辛勤和努力;用捞取了沉香,来比喻已经证悟了佛理的基本要义;用沉香的昂贵来比喻修证佛果的不易和珍贵;用变木为炭来比喻缺乏恒心和耐力的信徒。凡事如果急于求成,反而会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从中可见佛教典籍在引导信众修持过程中的一片苦心,其循循善诱的讲解方式,环环相扣、层层相因的艺术手法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