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网站 > > 山林子会友室 用户名:
【问题】: 百家养心---625:农人之心齐白石  [作者:60.212.1.*](1024) 2006/3/2 8:15:00
【内容】:
四十岁时,白石到西安结识了陕西臬台樊樊山,
樊很赏识、器重并同情他,想利用自己的关系向慈禧太后
保荐他入宫作画。朋友电劝他走臬台门路,谋个一官半职。
夏午诒也要为他捐个县丞。但他一一谢绝了,
并在《藤花》的画面题上
“柔藤不借撑持力,卧地开花落不惊”的诗句,
又刻上一方“独耻事干谒”的石印以公开表露自己的心迹。
他的题《菊》诗说得好:
“穷到无边犹自豪,清闲还比做官高。
归来尚有黄花在,幸喜生平未折腰。”
他宁愿在北京做个“流浪者”,住在法源寺做“半个和尚”,
背着“外省人”“外来户”的名声时时遭到围攻而不怨、不悔。

他的题《不倒翁》诗曰: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齐白石痛恨万分,
拒绝将画卖给日本人和汉奸,并在家门口贴上两张告示:
“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
“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
不可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到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
谨此告知,恕不接见。”有一次日本人逼他宣扬“中日共荣”,
他不从,被扣留三天,便写下了
“予子孙永不得做日本官”的遗言以表抗拒到底的决心。
在一首题《蟹》中写道:
“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表现了白石老人刚正不阿、光明磊落的民族气节。

齐白石艺术是以关爱自然、讴歌和平为旨趣。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已经潜入了他的灵魂深处,
时刻引发大地之子的心灵悸动。对于大自然的山水草木,
自由生息的花鸟鱼虫,他不能不想着它们,爱着它们,
表现它们,再造它们的形象和神灵。
正如齐白石在获国际和平奖时曾说:
“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
爱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此花费了我毕生精力,
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
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齐白石具有守护“通身蔬笋气”
的精神家园的高度自觉和炽热的情怀。
这个精神家园,对于艺术,对于文明,
都是安身立命之所。齐白石的守护,
或赞颂,或揭露,或劝诫,或拒斥,
倾注了一腔热血、一生赤诚。





关闭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