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中国古代优秀的画家,都是能够深切的去体验大自然的。 徒画临摹,得不到自然的要领和奥秘, 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创造性。事事依人作嫁, 那便没有自己的见解了。——见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 ——黄宾虹先生(上)》(刊1957年《美术研究》二月号) 笔乃提纲挈领之总枢纽,遍于全画, 以通呼吸,一若血脉之贯注全身。 意存笔先,笔外意内,画尽意在,像尽神全, 是则非独有笔时须见生命, 无笔时亦须有神机内蕴,馀意不尽。 以有限示无限,至关重要。 ——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 作画不怕积墨千层,怕的是积墨不佳有黑气。 只要得法,即使积染千百层,仍然墨气淋漓。 古董有“惜墨如金”之说,这是要你作画认真, 笔无妄下,不是要你少用墨。 世间有美酒,就是要善饮者去尝。 中国有墨,就是要书画家尽情去用。 善水者,可以在小港中游,也可以在大海中游; 善画者,可以只作三两笔使成一局佳构, 也可以泼斗墨而成一局好画。 ——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积点可成线,然而点又非线。 点可千变万化,如播种以种子,种子落土,生长成果, 作画亦如此,故落点宜慎重。 《芥子园》中论画点,似嫌过板,法宜活, 而不宜板,学者应深悟之。 画中两线相接,与木工接木不同, 木工之意在于牢固,画者之意在于气不断。 ——1952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作画打点,应运用实中有虚法,才能显出灵空不刻板。 ——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点点染染,用笔运墨宜分明,但又不要太分明。 应该既分明,又不分明为妙。画春光明媚, 点染不必太分明,宜求其通体光洁,此是以不分明而求分明。 画湖山烟雨,点染宜分明,当于笔迹间得雨意, 墨韵中出烟雾,此是以分明而使不分明。 画法善变,学者可以一试。 ——1952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笔之外现,唯墨是赖。半千、石涛均在墨法上争上游。 必须勤于练习,勇于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