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渔樵问答》是一首古琴曲。存谱最早见于明代萧鸾撰写的 《杏庄太音续谱》(1560年)。萧鸾解题为: "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 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近代《琴学初津》说此曲: "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 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 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令人有山林之想"固然不假,但此话并非正解。 虽然此曲有一定的隐逸色彩,能引起人们对渔樵生活的向往, 但此曲的内中深意,应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及"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兴亡得失这一千载厚重话题,被渔父、樵子的一席对话 解购于无形,这才是乐曲的主旨所在。那么, 他们的对话中到底蕴藏了什么玄理呢? 附: 《渔樵问答》之对话内容 渔问樵曰:"子何求?" 樵答渔曰:"数椽茅屋,绿树青山,时出时还; 生涯不在西方;斧斤丁丁,云中之峦。" 渔又诘之:"草木逢春,生意不然不可遏;代之为薪,生长莫达!" 樵又答之曰:"木能生火,火能熟物,火与木, 天下古今谁没?况山木之为性也当生当枯; 伐之而后更夭乔,取之而后枝叶愈茂。" 渔乃笑曰:"因木求财,心多嗜欲;因财发身,心必恒辱。" 樵曰:"昔日朱买臣未遇富贵时,携书挟卷行读之, 一且高车驷马驱驰,刍荛脱迹,于子岂有不知? 我今执柯以伐柯,云龙风虎,终有会期;云龙风虎,终有会期。" 樵曰:"子亦何易?" 渔顾而答曰:"一竿一钓一扁舟;五湖四海,任我自在遨游; 得鱼贯柳而归,乐觥筹。" 樵曰:"人在世,行乐好太平,鱼在水,扬鳍鼓髡受不警; 子垂陆具,过用许极心,伤生害命何深!?" 渔又曰:"不专取利抛纶饵,惟爱江山风景清。" 樵曰:"志不在渔垂直钓?心无贪利坐家吟; 子今正是岩边獭,何道忘私弄月明?" 渔乃喜曰:"吕望当年渭水滨,丝纶半卷海霞清;有朝得遇文王日, 载上安车赍阙京;嘉言谠论为时法,大展鹰扬敦太平。" 樵击担而对曰: "子在江兮我在山,计来两物一般般; 息肩罢钓相逢话,莫把江山比等闲;我是子非休再辩, 我非子是莫虚谈;不如得个红鳞鲤,灼火新蒸共笑颜"。 渔乃喜曰:"不惟萃老溪山;还期异日得志见龙颜,投却云峰烟水业, 大旱施霖雨,巨川行舟楫,衣锦而还;叹人生能有几何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