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网站 > > 山林子会友室 用户名:
【问题】: 新素质教育的基地——自主创新型智慧中华小记者研讨(三)   [作者:60.212.7.*](1254) 2006/3/4 9:38:00
【内容】:山林子先生:
凡事都是一通百通。树根找到了,一切就好办了。

好厨师知道怎样选料,怎样配菜。

如果把写新闻的过程比作工厂的生产过程,记者就好比是工厂的采购员,要到社会上去“采购”大量优质的“原材料”——新闻素材,经过“加工”——写作,才能制造出“产品”——新闻稿。这就是你选择了什么?

2、采访的时间观念。新闻报道要及时、准确,所以特别强调时效性,要求在截稿时间之内完成采访、写作、发稿任务。记者的素质还体现在思维敏捷、行动迅速,争分夺秒。慢性子、急脾气、采不出东西,抓不到点子上,只能是自己没有智慧。

“新闻”这一个“闻”字,就是要记者多听新鲜事儿,才能有新闻。“百闻不如一见”,记者写新闻重要的是要深入现场、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

报纸、期刊、电视、广播都是通向受众心灵的一扇窗户。谁来打开这扇心灵窗口。浮躁和急功近利,是开不通心灵直通车的。记者要有一颗无私公正的纯净的心。

一部电视专题片的成功与否,和编导的智慧开发程度有关。编导编了什么,只能问编导自己了,思想是主宰我们的灵魂,需要从根本上抓。

惟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

【自然回复】:


凡事都是一通百通。把握了根,一切就好办了。

一个好的厨师会知道怎样选料,怎样烹调出人们喜欢的佳肴来;一个好的记者会知道怎样选材,怎样编辑出人们喜欢的新闻作品来。

如果把报道新闻的过程比作一个工厂的生产过程的话,记者开始就好比是工厂的那些采购员,他们总要先到社会上去“采购”回来大量优质的“原材料”(新闻素材),然后就像是一个熟练的技师一样,再经过精心的“加工”(写作),最后才能制造出“产品”(新闻稿)来。当你的“产品”由商人们交给顾客(读者)时,最后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恰恰是“产品”中内涵的由自我智慧所决定的技术创新的含量到底有多少?

新闻报道要求必须及时、准确,所以时效性显得十分重要,要求记者必须在截稿时间之内完成采访、写作和发稿的任务。

记者的素质还会体现在思维要敏捷、行动摇迅速,要争分夺秒。因此那些慢性子和急脾气,是采不到真东西来的,也会抓不到点子上,关键还是没有发现、掌握和运用智慧。

“新闻”这一个“闻”字,不但是要求记者多听新鲜事儿,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会用心去“闻”。

报纸、期刊、电视、广播都像是通向受众心灵的一座座桥梁。由谁来架起这座座桥梁呢?如果是心灵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人们,是架不出好的桥梁的。因此,记者要有一颗无私公正的纯净的智慧心灵。

一部电视专题片的成功与否,和编导的自我智慧的开发程度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关。编导编什么?怎样编?这只能问编导自己了,自我智慧是主宰我们一切的核心之核心,这里的一切是需要我们加以高度重视和体悟的。

惟有大多数人想到、做到,而你不去想、不去做,你就能当一个好的记者。




关闭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