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古代风水学的基础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的阴阳与元气说之上的, 所以自然而然的将“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思想 作为融贯整个风水学的灵魂。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发现太阳、 月亮及28星宿及金木水土火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 以及它们同地球昼夜节令变化和灾情间的关系。 在古人看来,天地的运动直接与人的生长相关。 《履园丛话》说:“人身似一小天地,阴阳五行, 四时八节,一身之中皆能运用,” 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人体与宇宙同构。 天地分为阴阳,人体亦分阴阳。天地有五星五岳, 人体亦有五官、五脏。天分成十天干,表示地球绕太阳转一圈, 人亦对应有十指。地分为十二地支,表示一年月亮绕地球十二圈, 人亦对应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皮部…… 人的整个经络系统随着时间的先后,年、月、日、时辰, 周期性地气血流汪,盛衰开合,人应时辰月令, 这一切都暗示着我们,人类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 它凝聚着整个宇宙的生命,人体完全是与宇宙相合的, 人体之气与宇宙之气以交流的。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天地与初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元气在宇宙天地间回荡, 气在人体中聚合,人实际上被视为自然生态链的一环, 与大自然相比,人是渺小的。人生存中的任何活动要吻合于自然, 要取得与天地自然的合谐相处。 因此,要避免在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气息与环境中生活, 人的建筑活动就要利于自然的合谐。风水说中用气来解释自然环境, 在人与天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只要按照气的运动变化规律, 也就是按照自然的秩序,求得与天地和自然万物合谐, 就会获得平安与快乐,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风水选址的基本意义就是为人类寻找适当的居地。 而藏着天地间生气之地域,即为人类生长繁衍的理想居地。 概括地说,风水理论的一切具体措施也就是围绕如何寻生气之凝聚点, 如何迎气、纳气、聚气,通过对宇宙天地之气的迎合、引导和顺应, 使人体之气与之产生合谐,从而有助于改善居住环境, 保证人类的身心健康及后世的昌盛。 从这种意上看,风水可以说正是使宇宙之气与人体之气和合的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