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网站 > > 山林子会友室 用户名:
【问题】: 百家养心---724:自然心态悟周易  [作者:60.212.6.*](1037) 2006/3/6 14:38:00
【内容】:《周易》古经的生态智慧观
《周易》古经是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部展示中华先民智慧的著作,
包含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1、把天地万物风调雨顺的生态平衡景象与人类自身崇尚道德
紧密联系起来,阐发了“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
2、提出生态忧患意识观,反对浪费和破坏资源;
3、描绘了“生态之乐”的社会理想蓝图,
倡导人与万物友好相处的生态和谐观。这些思想对解决全球
生态危机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通行本《周易》由“古经”和“十翼”两部分组成。
“古经”即64卦卦爻辞,据高亨先生研究表明“大抵成于周初”
[1],而“十翼”即十篇《易传》则作为注解“古经”
的作品成书较晚,其各篇的问世时间已不可考,
大致在战国后期至汉初才最后定形。
《周易》古经是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部阐发天人合一
的最初形态观念、展示中华先民智慧的著作,
包含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文明的发韧之作。

一、“既雨既处”的生态道德观

《周易》古经《小畜》卦上九爻提出了一个与生态伦理相关的命题
——“既雨既处,尚德载。”即该下雨的时候就下雨,
该停雨的时候就停雨,这是因为人们有至高无上的道德能够载物
(容纳天下万物,既对人讲道德,也对万物讲道德)的缘故。
句中“雨”为动词“下雨”,“处”为动词“停止”,“载”,
按《周易·象》的解释是“德积载也”,也就是人类效法大地
“厚德载物”之“载”义,指人们积蓄了高尚的道德,
可以容纳天下万物。这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我国古代传世文献中
最早提出的一种生态伦理思想,说明在西周初期我国先民已经
将风调雨顺生态平衡的自然现象
与人类自身拥有的高尚道德联系在一起了。



关闭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