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周易》古经的生态智慧观 《周易》古经是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部展示中华先民智慧的著作, 包含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1、把天地万物风调雨顺的生态平衡景象与人类自身崇尚道德 紧密联系起来,阐发了“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 2、提出生态忧患意识观,反对浪费和破坏资源; 3、描绘了“生态之乐”的社会理想蓝图, 倡导人与万物友好相处的生态和谐观。这些思想对解决全球 生态危机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通行本《周易》由“古经”和“十翼”两部分组成。 “古经”即64卦卦爻辞,据高亨先生研究表明“大抵成于周初” [1],而“十翼”即十篇《易传》则作为注解“古经” 的作品成书较晚,其各篇的问世时间已不可考, 大致在战国后期至汉初才最后定形。 《周易》古经是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部阐发天人合一 的最初形态观念、展示中华先民智慧的著作, 包含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文明的发韧之作。
一、“既雨既处”的生态道德观
《周易》古经《小畜》卦上九爻提出了一个与生态伦理相关的命题 ——“既雨既处,尚德载。”即该下雨的时候就下雨, 该停雨的时候就停雨,这是因为人们有至高无上的道德能够载物 (容纳天下万物,既对人讲道德,也对万物讲道德)的缘故。 句中“雨”为动词“下雨”,“处”为动词“停止”,“载”, 按《周易·象》的解释是“德积载也”,也就是人类效法大地 “厚德载物”之“载”义,指人们积蓄了高尚的道德, 可以容纳天下万物。这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我国古代传世文献中 最早提出的一种生态伦理思想,说明在西周初期我国先民已经 将风调雨顺生态平衡的自然现象 与人类自身拥有的高尚道德联系在一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