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一则宋代熙宁时, 在神宗举行的一次宫宴上, 乐工徐衍临时创用了“一弦嵇琴格”的故事。 这算是我国拉弦乐器独弦演奏的最早记录了。 在一次宫中宴会上,嵇琴 (二胡的前身,用竹片夹在两条弦之间演奏)能手徐衍, 刚刚拉得入神,宾客的美酒也刚刚品得入味时, 只听得“嘣”的一声,嵇琴断了一根弦。 此时在旁的乐工们都吓坏了,因为演奏时断弦, 本来是很扫兴的事,何况此时正是大宴, 大庭广众发生这样的事,怎么办呢? 那知说时迟,那时快,后帝和宾客们还没弄清楚 “嘣”的一声是什么音乐时,徐衍却早已胸有成竹, 他神色自如地继续演奏着……,而这次, 他是仅仅只用一根弦在演奏。 熟悉嵇琴的乐工们当然知道:徐衍要把两根弦上的音, 全部转换为一根弦上拉奏,不但需要临时应急处理的修养, 而且需要高超的演奏技巧。 因为,如果断了定音高于内弦的外弦, 那么在内弦上要把外弦上的高音拉出来, 非得将把位扩展到二、三、四把。 把位的幅度如此之大,上下换把如此之多, 还必须保持乐曲的应有风格,这是非同寻常的。
直到徐衍把全曲拉完, 宾客们才发觉原来他演奏的是一根弦的嵇琴, 他们根本不知道断过弦的事, 倒是觉得这回演奏音色特别统一,而且音调婉转,别具一格。 他们满意地笑了。了解真相的乐工们, 更是为徐衍的冷静镇定,急中生智而称赞。 从此,人们盛传着徐衍一弦奏曲的故事, 并且给独弦演奏的方式取了个特定的名称:“一弦嵇琴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