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春秋时代,在周庄王13年的时候,齐国君主齐桓公,派兵攻打鲁国, 由大将鲍叔牙率领,部队到达鲁国的郊外时,鲁庄公知道了, 请了一名谋士,一起去迎敌,这位谋士名叫曹刿。 两国的兵将都整齐的列队在郊外,齐国的鲍叔牙刚刚打了个大胜伏, 非常的傲气,根本不把鲁国的军队放在眼里,上来就命令冲杀, 并且发出告示,谁先攻占阵地,都有重赏。 这一边鲁庄公听到齐国的战鼓震天响,冲过来,内心非常着急, 也急着命令,击鼓迎敌。这时候,谋士曹刿出来制止他, 并说:“大王,现在齐国的官兵士气正高涨,我们急于迎敌对我们很不利, 现在最好不要出战,等待时机”。鲁庄公听了认为有一定的道理, 于是就下命收兵,站好阵容,不准乱动。齐国的军队冲到鲁军阵前, 鲁军固若金汤,没机可趁只得后退,鲍叔牙很惊奇,又鸣鼓冲杀, 可是鲁庄公那边仍然是岿然不动,鲍叔牙更奇怪了,心里想, “莫非是敌军胆小,害怕作战?我已冲了两次,他们都不敢动, 如果再冲一次,他们肯定会乱了”于是又发起第三次攻击。 这边鲁庄公也十分奇怪,更着急, 正在这时一直在观战的曹刿沉着又迅速的对庄公说: “现在是时候了,鸣鼓出击!”。已经憋了很久的鲁国官兵, 立刻,斗志昂扬,战鼓齐鸣,如雷鸣一样划破天空, 士兵们在金鼓的响声中,如饿虎扑食一样的冲了上去。 鲁军虽然是第一次鸣鼓,而齐国却已是第三次鸣鼓了。 前两次鸣鼓,鲁国却没有动静,士兵们的情绪已经松懈了, 心想这次也不会交战的,谁知对方一声鼓 响,士兵象大潮涌来, 势不可挡,顿时慌了,仓促交战,可是也是松松垮垮, 根本敌挡不了鲁国的气势,大败而归。 鲁庄公大获全胜,十分高兴,问曹刿: “为什么我们只击一次鼓却能打败敌人击三次鼓?” 曹刿说:“在两军兵力差不多的情况下,是要靠‘士气’取胜的, 兵将有勇气就会胜,相反泻了气就要失败。鸣鼓就是鼓舞士气, 而第一次鸣鼓时,士气最旺,没有交战。第二次再鸣鼓就差了, 劲头没那么足了,第三次鸣鼓士兵的劲头已经衰退了,人也累了, 这时出击迎敌最有力,我们一直保持‘士气’,这时‘一鼓作气’ 肯定会将敌击败,”这就是一鼓作气的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