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吴筠(?~778)为唐代著名道士。字贞节(一作“正节”)。 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少通经,善属文。性高洁,不随流俗。 因举进士不第,乃入嵩山,师事潘师正为道士,传上清经法。 开元(713~741)中,南游金陵,访道茅山。 后又游天台,观沧海,与名士相娱乐,文辞传颂京师。 玄宗闻其名,遣使召见于大同殿,令待诏翰林。 问以道法,答曰: “道法之精,无如《五千言》,其诸枝词蔓说,徒费纸札耳”。 又问神仙修炼之事,答以“此野人之事,当以岁月功行求之, 非人主之所宜适意”。 吴筠对道教基本理论多所阐发。所著《玄纲论》, 上篇明道德;中篇辩教法;下篇析凝滞。 自谓因“重玄深而难赜其奥,三洞秘而罕窥其门, 使向风之流,浩荡而无据,遂总括枢要,谓之《玄纲》”。 他将“道”解释为“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 天地之源,其大无外,其微无内,浩旷无端,杳冥无对, 至幽靡察而大明垂光,至静无心而品物有方,混漠无形, 寂寥无声,万象以之生,五音以之成,生者有极,成者必亏, 生生成成,今古不移,此之谓道也”。 而“德”则为 “天地所禀,阴阳所资,经以五行,纬以四时,牧之以君, 训之以师,幽明动植,咸畅共宜,泽流无穷,群生不知谢其功, 惠加无极,百姓不知赖其力,此之谓德也”。 他又以“天、地、人、物、灵、仙、鬼、神,非道无以生, 非德无以成”来阐发“道”与“德”的关系; 以“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见其终,探奥索隐,莫归其宗, 入有之末,出无之先,莫究其联,谓之自然。 自然者,道德之常,天地之纲也”, 来表述“道”、“德”、“自然”三者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