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上坎下巽
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井者,取其养人也。上坎水,下巽木,是木上有水也。水升于木上, 木有水而滋润嫩脆,得其所养,井之象也。君子有见于此,知民不可不养, 既养不可不教,以是法水之流而不息,使民躬耕力作、饱食暖衣以养身; 傚木之丛而成林,教民知礼明义、和睦相助以养心。身心俱养,返朴归湻, 忘其劳苦,一道同风,入于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之域矣。人之身,即国也; 人之精神,即民也。整顿精神,日夜行道,即劳民也;迁善改过、去妄存诚、三家相见、四象和合,即劝相也。劳之所以忘其假,劝之所以修其真, 假去真存,养之道尽矣。
上兑下离
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革者,更变也。上兑泽,下离火,是泽中有火也。泽本湿,火本燥,湿太过,而有火燥之;燥太过,而有湿润之;泽火一处,湿燥相济,革之象也。 君子有见于此,知人之立身处世,不能因事制宜、随时迁就者, 皆由不明天道变化之理、阴阳进退之节,以是分春夏秋冬、二十四气、 七十二候治而为历,以明五行之运气各有其时,使人人顺天随时, 变革太过之行归于中正耳。盖天有运行之时,人有当行之道;时有迁移, 道有变化。变化之道,即与时偕行之道。与时偕行,进退存亡不失其正, 亦一天行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