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社会智慧教育“中华传统文化篇”(上)
| | 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辉煌、灿烂的历史,它凝聚了中华民族近万年的智慧文化,是我们这些作为一个中华民族子孙值得骄傲和发扬的。多去智慧宝库中探宝,这对我们民族、国家、人民、个人都是十分有益的事情。。
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需要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来引领他们了解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颗纯正的心灵,心正,气就正,气正,行为就正,做事也就正,只要人人树立人间正气,人人从自己开始讲诚信,有礼貌,尊敬长辈,培养正义感,知廉耻,那么,社会的道德风气就一定是好的,当人的心灵净化了,社会才会净化,社会净化了,世界就一定是美丽和谐而安宁。
中华传统文化,源源流长,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和影响着人类历史的无数智者、杰出人物。关于怎样发扬和光大,不是我们一两个人能决定的。难道学习现代文化就不能发现自己的智慧了吗?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历史沉积,也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宝贵财富。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应该是建立在现代社会需要的基础之上,智慧的继承和智慧的发展,而不应该是原地踏步,更不是全盘复古。很难想象,再让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学子们像在私塾那样学习传统文化了。继承古代传统文化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发展现代社会文化,我们的文化只继承不发展,是没有任何出路的。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从“智、信、忠、孝、礼、义、廉、耻”八个字做最新的诠释。即: 智:发现自我智慧,掌握自我智慧,运用自我智慧。 信:讲智慧之诚信。 忠:用智慧来服务社会和人民。 孝:用智慧来回报长辈。 礼:用智慧来自律言行举止和人际关系 义:用智慧来培养自己的正义感。 廉:用智慧来对待利益得失。 耻:用智慧来树立人间正气。
《中华传统文化》第一部分:“智”
“智”字的诠释应该是:发现自我智慧,掌握自我智慧,运用自我智慧。 “发现自己”应该是“发现自己的智慧”,“启动自己”应该是“掌握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应该是“在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这些在每个人的生命生活中都是十分必要的。
人人都有自我智慧,自我智慧都是相同的,没有任何区别。老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庄子的智慧等无数智者的智慧,都是这样。正是因为他们发现、掌握和运用了自己的智慧,所以他们才能在自己生存的空间当中自如的运用智慧,为人类发现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智慧在自己的手中,自己打开自己的智慧锁。智慧不可学也,要靠悟才是。就像能讲出100个智慧故事或哲理故事的人不是智者,你能说《大百科全书》或《四库全书》是智者吗?他们只能算是前人智慧产物(知识)的沉积。
继承、发扬传统的东西,真正的价值在于古为今用。《论语》是东方的圣经,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生命力最强大的著作之一。《论语》对人类的智慧没有启示,但孔子对人类自我智慧的发现、掌握和运用却有很大启示。例如:宋朝开国丞相赵普应该是一个发现了智慧,掌握了智慧,并能够应用智慧的人,因此,半部《论语》也好,没有《论语》也罢,都是可以辅助国君把国家治理好的。按照山林子老师的智慧学观点来看,有几点值得磋商:第一,不是靠《论语》中的大智慧,而是通过《论语》发现孔子的智慧态。第二,不是每天都在圣人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心身,而是每天都要像圣人那样去发现、掌握和应用自己的智慧。第三,人类要和平幸福的发展、生存,就一定要像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那些大智者那样去发现自己的智慧、掌握自己的智慧和应用自己的智慧。第四,不是从《论语》中找到智慧,而是通过《论语》发现孔子的智慧态,最终目的要像孔子那样,靠自己的智慧为人类留下智慧的宝藏 通过《论语》、《道德经》、《孟子》、《坛经》等智者的著作来启发孩子们这样去思考:我们和他们都是普通人,为什么人家就能写出这么深刻的、流传千古的著作来呢?这就是智者著作的作用。如果想靠这些著作来教育人,我看大可不必,因为每一个孩子如果能够发现自己的智慧、掌握自己的智慧、运用自己的智慧后再去学习,去思考,去发表著作,二十一世纪的《论语》、《道德经》、《孟子》、《坛经》等巨著一定会在他们的笔下产生的。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都拄着拐棍生活,因为每个人都有两条腿,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吗?
中国未来几年在世界将建立100所孔子学院,借助圣人的声望向世界推展汉语和中国广博的文化内涵。这个想法不错,只要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广泛传播,都是对于人类文化的极大贡献。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过去的只能成为历史,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就像作为中国人文房四宝,不知道确实是不应该的,因为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常识。但是不能要求每个中国人现在还用毛笔字来进行文字记录和交流活动。真正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东西,要发扬光大,那就是中国先人们的智慧文化,将来要对孩子们进行教育的,正在于此。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认识的重要职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