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寓老年与自然智慧养生(广播电台版) |
|
夕阳就是朝阳,夕阳就太阳本来的样子,温暖,温和,热烈,光明.每一个步入老年的朋友,都是一个清新的太阳,只要心灵有阳光.无限的光芒,会随着生命无限不断地发出自己的思想光芒,只要心不老,心处在自然中,它就会与自我同在,与宇宙同大,与万物同体.
升起夕阳的风帆,荡起智慧的双浆,穿过生命的河流,让生命之舟成功驶向金色的的港湾,活到老,学到老,悟到老,老活宝,活得好。 当代的老年人不仅是家庭的财富,也是整个社会的资源,他们曾经用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丰富的经验筑成了社会的生命线。
中华民族有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它是人类心灵最朴素的爱的夙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悟,当银色浪潮席卷全球的时候,那些“年长的公民”在金色年龄时,也能体会到金色旋律的流动,绽放出金色的心灵微笑。
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回归心灵。追求生命长寿应该不是人类的梦。只要我们能够做到一切从心上开始,保持心身平衡的状态,就能使寿命延长再延长.
山林子先生说,爱心者,爱人;爱人者,自长生。人老心不老,人心老了,人也就老了,看来人们都在谈养生,养来养去,根本在于要养人的心啊,心永远不会老。让我们全社会都来关心老人吧,关心老人就是关心我们自己!
那些具有自然智慧的人,总能顺应自然宇宙规律,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变化,能接受命运的挑战,没有年龄的困顿,老了也在学习。他们不断地激发自我的潜能与活力。在自我智慧的引领下,使自己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状态,避免心身失衡态。面对生活不紧张、不焦急、不烦躁,该是怎样的,就是怎样的。
人到老年最怕什么?怕老,怕病,怕没有用,怕别人忘了自己.只要自己不忘掉自己,你的自然之心,就会感受到自然万物生命的可贵,学会与自然对话,与自我对话,与生命对话.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老人们衣食不愁,可是席卷而来的是孤独感。子女自立后就与父母分居,除了在父母生日和过圣诞节时回来聚一聚外,其余的时间基本上是单独生活的。对于丧偶的孤老来讲,强烈的孤独感便会促使他们往医院里跑,以解决他们情绪上发生的问题。可心灵的寂寞,如果不从自己那里找到自己,打针吃药又有什么用呢?
专家说,老年人一定要给自己乐趣.绘画对于抑郁型的老人来说,是种好疗法,四五个平时觉默寡言的老人组成一组,各自用笔任意作画,半个多小时后,再开展竞赛评比。结果,老人们的郁抑心情被驱散了,话匣子也被打开了。旅游是解除老年人心头烦闷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最好是参加老年旅游社。这样,每出门一次,就结盟交了一批朋友。
旅游总是与森林分不开的,而森林则是氧气的制造厂是负离子的发生地。在美国、德国和法国等先进国家,已经办起了不少“森林医院”,它除了对精神抑郁的老人能改变精神状态外,对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哮喘、神经衰弱患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笑疗法”在美国得到了广泛推广。洛杉机的一家医院对每个出院病人则作了每天笑分钟的医嘱;还有一些疗养院则让老年人定时看一本幽默小说、连环漫画,或看一出喜剧或卓别林的电影。 一部蕴含丰富信息、体现作者全新老年观念的老年社会学著作《生命之泉喷涌》,书中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揭开了那些强加在老年人头上的陋俗与陈见,描绘了一幅幅充满活力的老年人生的动人图景。因而,这部书一经问世,便在美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那时候,可能公交车上都是白头发的,谁也不用给谁让座。那时候,所有的房子可能要带电梯,很多篮球场改成沙球场。那时候,开车租的是老人,当服务员的也是老人……”,当这样一幕幕的场景展现在你面前时,你会不会嘴巴惊愕得张成“O”型?想想吧,眼前晃动的是老年人的背影,每天与老年人为伴,未来这样的生活是不是让年轻的你感到恐怖? 一名重庆女孩通过在衣服上加压、垫硬片等特殊的特制教具体验老年人的身体状态。中新社发 郭晋嘉 摄带上眼罩、耳塞,手脚捆上沙袋,四肢和脊背绑上不能弯曲的钢条,感受高龄老人的生存状态。“眼界狭窄、视觉模糊,听不清声音,关节不能弯曲,浑身觉得很沉……”一些年轻人,带着这些教具深入北京的中小学校、车站、商店、繁华路段以及社区等公共场所,亲身体验老年人的生存状态,从而自觉帮助老年人.
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一些大城市,老年公寓正快速发展并且日益完善。老年公寓已不是传统意义上专门为老人提供的养老场所,而是集休闲、居住、娱乐、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场所。针对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收入,一些开发商建立一些中高档老年公寓。中医研究院74岁的离休老教授张之中说:"让我进敬老院我不去,但如果让我进老年公寓,我一定去。"
在我国,老年公寓指的是既体现老年人居家养老,又能受到社会化服务的新型老年住宅。发展老年公寓,既迎合了老年人的心理,又能有效减轻家庭养老负担。
开设老年公寓,一要服务好,使老年人愿意住;二要费用合适,对某些收入少的老人,加上适当的社会保障,使老年人住得起。
中国社会上有一种传统观念,到老年公寓去养老的人似乎是一些被儿女抛弃的,或者是没人赡养的"五保户",老人怕人家误解;儿女担心背上"不孝"的包袱。虽然一些退休工资较高的老人很想住进去,但旁人总以为儿女对他们不好才产生了这一想法。
入住老年公寓的老人80岁左右的占多数,到了这个年龄,孙子也大了,不用自己操心了,操作一日三餐也力不从心了,呆在家里对儿女来说是负担,这个时候他们想住老年公寓了。而这一年龄层的老人退休工资较低,要儿女资助才能入住。
老年公寓70年代始建于北欧,现在在发达国家已经盛行。如新加坡专门建有为老年人提供居住的小区,屋内专门为老人设计,有方便轮椅,特制屋门等等,社会福利团体在公寓内经营社区服务站,有专门人员上门提供服务。日本也有“银发住宅”,60岁以上的老年夫妇或单身老人可入住,有护士、保安等服务人员,提供细致完善的服务。我国一些开发商和经营者这几年也愈发重视“银发市场”,在一些城市建立了专门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且前景看好,这也为我市的一些经营者开拓“老年市场”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奥地利等欧美国家的养老院(国外称为老年公寓)的老人们,生活水准并不低于当地公民的平均生活水准。而这一生活水准,不仅是指物质生活水准,而且还包括老人的精神生活水准。在那里,护理人员并不是将老人看作病人来照料,避免使老人们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悲观厌烦,觉得来日无多,而是将他们看作朋友,陪他们聊天,组织活动。护理人员也多是成熟而有经验的中年女性。不少老年人觉得,在这样的地方颐养天年,图的是活得有尊严。
同样在美国乡村的老年公寓,人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已经走不动的老人照样自寻其乐。老年人穿着红红绿绿,比年轻人还要鲜艳,坐在轮椅上也要排练表演节目、做游戏、下棋、打球、玩牌,公寓的娱乐设施应有尽有。在美国过万圣节、复活节、圣诞节,老年人同样与年轻人一道狂欢。在万圣节,许多老年人也装扮成野兽鬼怪,穿着奇装异服在化妆舞会上狂欢乱跳,如同儿童。时常还有大学生和名人光顾老年公寓,与老年人进行联欢,这几乎成为了一项社会公益机制。在那里,老人感到非常的充实,并且被人们尊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