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医——气 |
|
气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 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
到东汉时,出现“空气”义。到今天,我们用“气”来指气体。东汉时,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之间有阴阳之气常渐人者,若水之常渐鱼也。所以异于水者,可见与不可见耳,其澹澹也。是天地之间,若虚若实,人常渐是澹澹之中。”董仲舒用一个比喻,水与鱼VS人与空气,说明了空气的存在与性质。
有一天,我到幼儿园去实地观察:早上,幼儿园小朋友都要做操。一边做操一边放音乐。唱:早上空气真正好,我们大家来做操,...。这是老师教他们唱的词。但我发现,很多小朋友唱的是:早上空屁真正好...。老师很气愤。但我以为,这其实是幼儿不懂什么是“空气”的结果。
什么叫“空气”?一种物质,存在于我们周围,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用这样一个对比推理即可知其存在:水与鱼 人与空气。这是东汉时的大儒董仲舒的贡献。
③气是最基本的物质,如风,气体流动形成风。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概念,中国的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气生成的,气的概念非常完美的融入到中医学的理论中。那么什么是气呢?
一、气的基本概念
(一)气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物质。气在宇宙中有两种形态:1. 弥漫而剧烈运动的状态,由于细小、弥散、加上不停的运动,难以直接察知,故称“无形”。2. 凝聚状态,细小而弥散的气,集中凝聚在一起,就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故称“有形”。
(二)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
(三)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二、气的生成
(一)先天精气:来自父母。脏府定位在肾(命门)。
(二)后天水谷之气:乃消化吸收之物质。脏府定位在脾胃。
(三)清气:呼吸而入。脏府定位在肺。
三、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一)气的运动中医称为〞气机〞。
(二)有升、降、出、入四种运动形式。
(三)气在不同脏府则有不同表现形式。
(四)气流布全身各处,走到脏腑就叫脏腑之气,至血脉内外则称营卫之气,至经络则称经络之气等。
四、气的生理功能
(一)推动作用;
(二)温煦作用;
(三)固摄作用;
(四)防御作用;
(五)气化作用。
五、气的种类——依气的来源作标准划分:
(一)元气:是人体中最基本、主要之气。乃由肾中精气、脾胃水谷之气 及肺中清气 所组成,分布于全身各处。
(二)宗气:由清气及谷气相合而成,以贯心脉而司呼吸。
(三)营气:谷气之精专部分。旨在化生血液、营养全身。其运行路径有二:1.十二经脉(精专营气);2.任督,阳跷,阴跷。
(四)卫气:水谷之悍气也。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
(五)脏腑经络之气:和全身的气一样。是精气清气、水谷之气经肺、脾、肾共同作用而化生。可转化为推动和维持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能量;并可更新充实脏府经络的组织结构、并生成五脏六腑之精而贮存。
血
是运行于脉中,环流周身,具有营养作用的红色液体,一股腥腥的气味。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又称“血府”。脉具有运行血液的作用,血液在脉中循环于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肢节,为生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血液不能在脉内循行而溢出脉外时,称为出血,即“离经之血”。由于离经之血离开了脉道,失去了其发挥作用的条件,所以,它丧失了血的生理功能。
血的生成
人体血液的生成,既有先天肾精的作用,也与后天精气密切相关,尤其是后天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因而,肺、均与血液生成有关。总而言之,血液是以水谷精微中的营气和津液为主要物质基础,在以脾胃为主,配合心、肝、肾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血的循行
脉为血之府,脉管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息,流布于全身,环周不休,以营养人体的周身内外上下。营气与津液结合而成血,在脉中周而复始,运行不休,故营气循十四经运行的道路,实乃历代多数医家所公认的血行途径。
血液正常循环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Ⅰ血液要充盈;Ⅱ脉管系统的完整而通畅;Ⅲ全身各脏腑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特别是与四脏的关系尤为密切。
血液正常地循行需要两种力量:即和。这两种力量的协调平衡维持着血液的正常循行。若推动力量不足,则可能出现血液流速缓慢,出现滞涩、血瘀等改变;若固摄力量不足,则可出现血液外溢,导致出血。故血液循环是在心、肺、肝、脾、脉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环流周身的。
血的生理功能
血的功能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营养(因含有营气),二是滋润(因含有津液)。 ① 濡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血盛则形盛,血衰则形萎,血败则形坏。血的濡养作用还可以从面色、肌肉、皮肤、毛发等方面反映出来。
② 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血的这一作用是古人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而认识到的。无论何种原因形成的血虚或运行失常,均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神志方面症状。心血虚、肝血虚常有惊悸、失眠、多梦等不安的表现,失血甚者还可出现烦躁、恍惚、昏迷等神志失常的改变。可见血液与神志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所以《灵枢·营卫生会》说:“血者,神气也。”《灵枢·平人绝谷篇》又说:“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血液供给充足,神志活动正常。
①生理学名词。饮食水谷精微变化所生而循行于脉管中的血液。《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邪客》:“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灵枢·营卫生会》:“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血受气的推动,运行全身,营养脏腑,维持各组织器官正常功能活动。《素问·五脏生成》:“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②温病辨证的一个阶段或病位。即血分,为卫气营血病变的最后阶段。参卫气营血辨证条。
|
|
|